Vue3的单组件开发

Vue3的单组件开发

Scroll Down

单组件的编写

项目搭好了,第一个需要了解的是 Vue 组件的变化,由于这部分篇幅会非常大,所以会分成很多个小节,一部分一部分按照开发顺序来逐步了解。

因为 Vue 3 对 TypeScript 的支持真的是太完善了,并且 TypeScript 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度越来越高,所以接下来都将直接使用 TypeScript 进行编程。

:::tip
对 TypeScript 不太熟悉的开发者,建议先阅读 快速上手 TypeScript 一章,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之后,再一边写代码一边加深印象。
:::

全新的 setup 函数 ~new

在开始编写 Vue 组件之前,需要了解两个全新的前置知识点:

  • 全新的 setup 函数,关系到组件的生命周期和渲染等问题
  • 写 TypeScript 组件离不开的 defineComponent API

setup 的含义

Vue 3 的 Composition API 系列里,推出了一个全新的 setup 函数,它是一个组件选项,在创建组件之前执行,一旦 props 被解析,并作为组合式 API 的入口点。

:::tip
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在使用 Vue 3 生命周期的情况下,整个组件相关的业务代码,都可以放在 setup 里执行。

因为在 setup 之后,其他的生命周期才会被启用(点击了解:组件的生命周期)。
:::

基本语法:

// 这是一个基于 TypeScript 的 Vue 组件
import { defineComponent }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defineComponent({
  setup(props, context) {
    // 在这里声明数据,或者编写函数并在这里执行它

    return {
      // 需要给 `<template />` 用的数据或函数,在这里 `return` 出去
    }
  },
})

可以发现在这段代码里还导入了一个 defineComponent API ,也是 Vue 3 带来的新功能,下文的 defineComponent 的作用 将介绍其用法。

在使用 setup 的情况下,请牢记一点:不能再用 this 来获取 Vue 实例,也就是无法和 Vue 2 一样,通过 this.foothis.bar() 这样来获取实例上的数据,或者执行实例上的方法。

关于全新的 Vue 3 组件编写,笔者将在下文一步步说明。

setup 的参数使用

setup 函数包含了两个入参:

参数 类型 含义 是否必传
props object 由父组件传递下来的数据
context object 组件的执行上下文

第一个参数 props

它是响应式的,当父组件传入新的数据时,它将被更新。

:::tip
请不要解构它,这样会让数据失去响应性,一旦父组件发生数据变化,解构后的变量将无法同步更新为最新的值。

可以使用 Vue 3 全新的响应式 API toRef / toRefs 进行响应式数据转换,下文将会介绍全新的响应式 API 的用法。
:::

第二个参数 context

context 只是一个普通的对象,它暴露三个组件的 Property :

属性 类型 作用
attrs 非响应式对象 未在 Props 里定义的属性都将变成 Attrs
slots 非响应式对象 组件插槽,用于接收父组件传递进来的模板内容
emit 方法 触发父组件绑定下来的事件

因为 context 只是一个普通对象,所以可以直接使用 ES6 解构。

平时使用可以通过直接传入 { emit } ,即可用 emit('xxx') 来代替使用 context.emit('xxx'),另外两个功能也是如此。

但是 attrsslots 请保持 attrs.xxxslots.xxx 的方式来使用其数据,不要进行解构,虽然这两个属性不是响应式对象,但对应的数据会随组件本身的更新而更新。

两个参数的具体使用,可查阅 组件之间的通信 一章详细了解。

defineComponent 的作用

defineComponent 是 Vue 3 推出的一个全新 API ,可用于对 TypeScript 代码的类型推导,帮助开发者简化掉很多编码过程中的类型声明。

比如,原本需要这样才可以使用 setup 函数:

import { Slots } from 'vue'

// 声明 `props` 和 `return` 的数据类型
interface Data {
  [key: string]: unknown
}

// 声明 `context` 的类型
interface SetupContext {
  attrs: Data
  slots: Slots
  emit: (event: string, ...args: unknown[]) => void
}

// 使用的时候入参要加上声明, `return` 也要加上声明
export default {
  setup(props: Data, context: SetupContext): Data {
    // ...

    return {
      // ...
    }
  },
}

每个组件都这样进行类型声明,会非常繁琐,如果使用了 defineComponent ,就可以省略这些类型声明:

import { defineComponent } from 'vue'

// 使用 `defineComponent` 包裹组件的内部逻辑
export default defineComponent({
  setup(props, context) {
    // ...

    return {
      // ...
    }
  },
})

代码量瞬间大幅度减少,只要是 Vue 本身的 API , defineComponent 都可以自动推导其类型,这样开发者在编写组件的过程中,只需要维护自己定义的数据类型就可以了,可专注于业务。

组件的生命周期 ~new

在了解了 Vue 3 组件的两个前置知识点后,不着急写组件,还需要先了解组件的生命周期,这个知识点非常重要,只有理解并记住组件的生命周期,才能够灵活的把控好每一处代码的执行,使程序的运行结果可以达到预期。

升级变化

从 Vue 2 升级到 Vue 3 ,在保留对 Vue 2 的生命周期支持的同时,Vue 3 也带来了一定的调整。

Vue 2 的生命周期写法名称是 Options API (选项式 API ), Vue 3 新的生命周期写法名称是 Composition API (组合式 API )。

Vue 3 组件默认支持 Options API ,而 Vue 2 可以通过 @vue/composition-api 插件获得 Composition API 的功能支持(其中 Vue 2.7 版本内置了该插件, 2.6 及以下的版本需要单独安装)。

为了减少理解成本,笔者将从读者的使用习惯上,使用 “ Vue 2 的生命周期” 代指 Options API 写法,用 “ Vue 3 的生命周期” 代指 Composition API 写法。

关于 Vue 生命周期的变化,可以从下表直观地了解:

Vue 2 生命周期 Vue 3 生命周期 执行时间说明
beforeCreate setup 组件创建前执行
created setup 组件创建后执行
beforeMount onBeforeMount 组件挂载到节点上之前执行
mounted onMounted 组件挂载完成后执行
beforeUpdate onBeforeUpdate 组件更新之前执行
updated onUpdated 组件更新完成之后执行
beforeDestroy onBeforeUnmount 组件卸载之前执行
destroyed onUnmounted 组件卸载完成后执行
errorCaptured onErrorCaptured 当捕获一个来自子孙组件的异常时激活钩子函数

可以看到 Vue 2 生命周期里的 beforeCreatecreated ,在 Vue 3 里已被 setup 替代。

熟悉 Vue 2 的开发者应该都知道 Vue 有一个全局组件 <KeepAlive /> ,用于在多个组件间动态切换时缓存被移除的组件实例,当组件被包含在 <KeepAlive /> 组件里时,会多出两个生命周期钩子函数:

Vue 2 生命周期 Vue 3 生命周期 执行时间说明
activated onActivated 被激活时执行
deactivated onDeactivated 切换组件后,原组件消失前执行

:::tip
虽然 Vue 3 依然支持 Vue 2 的生命周期,但是不建议混搭使用,前期可以继续使用 Vue 2 的生命周期作为过度阶段慢慢适应,但还是建议尽快熟悉并完全使用 Vue 3 的生命周期编写组件。
:::

使用 3.x 的生命周期

在 Vue 3 的 Composition API 写法里,每个生命周期函数都要先导入才可以使用,并且所有生命周期函数统一放在 setup 里运行。

如果需要达到 Vue 2 的 beforeCreatecreated 生命周期的执行时机,直接在 setup 里执行函数即可。

以下是几个生命周期的执行顺序对比:

import { defineComponent, onBeforeMount, onMounted }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defineComponent({
  setup() {
    console.log(1)

    onBeforeMount(() => {
      console.log(2)
    })

    onMounted(() => {
      console.log(3)
    })

    console.log(4)
  },
})

最终将按照生命周期的顺序输出:

// 1
// 4
// 2
// 3

组件的基本写法

如果想在 Vue 2 里使用 TypeScript 编写组件,需要通过 Options API 的 Vue.extend 语法,或者是另外一种风格 Class Component 的语法声明组件,其中为了更好的进行类型推导, Class Component 语法更受开发者欢迎。

但是 Class Component 语法和默认的组件语法相差较大,带来了一定的学习成本,对于平时编写 JavaScript 代码很少使用 Class 的开发者,适应时间应该也会比较长。

因此 Vue 3 在保留对 Class Component 支持的同时,推出了全新的 Function-based Component ,更贴合 JavaScript 的函数式编程风格,这也是接下来要讲解并贯穿全文使用的 Composition API 新写法。

Composition API 虽然也是一个步伐迈得比较大的改动,但其组件结构并没有特别大的变化,区别比较大的地方在于组件生命周期和响应式 API 的使用,只要掌握了这些核心功能,上手 Vue 3 非常容易!

看到这里可能有开发者心里在想:

“这几种组件写法,加上视图部分又有 Template 和 TSX 的写法之分,生命周期方面 Vue 3 对 Vue 2 的写法又保持了兼容,在 Vue 里写 TypeScript 的组合方式一只手数不过来,在入门时选择合适的编程风格就遇到了困难,可怎么办?”

不用担心!笔者将九种常见的组合方式以表格的形式进行对比, Vue 3 组件最好的写法一目了然!

回顾 Vue 2

在 Vue 2 ,常用以下三种写法声明 TypeScript 组件:

适用版本 基本写法 视图写法
Vue 2 Vue.extend Template
Vue 2 Class Component Template
Vue 2 Class Component TSX

其中最接近 Options API 的写法是使用 Vue.extend API 声明组件:

// 这是一段摘选自 Vue 2 官网的代码演示
import Vue from 'vue'

// 推荐使用 Vue.extend 声明组件
const Component = Vue.extend({
  // 类型推断已启用
})

// 不推荐这种方式声明
const Component = {
  // 这里不会有类型推断,
  // 因为 TypeScript 不能确认这是 Vue 组件的选项
}

而为了更好地获得 TypeScript 类型推导支持,通常使用 Class Component 的写法,这是 Vue 官方推出的一个装饰器插件(需要单独安装):

// 这是一段摘选自 Vue 2 官网的代码演示
import Vue from 'vue'
import Component from 'vue-class-component'

// @Component 修饰符注明了此类为一个 Vue 组件
@Component({
  // 所有的组件选项都可以放在这里
  template: '<button @click="onClick">Click!</button>',
})

// 使用 Class 声明一个组件
export default class MyComponent extends Vue {
  // 初始数据可以直接声明为实例的 property
  message: string = 'Hello!'

  // 组件方法也可以直接声明为实例的方法
  onClick(): void {
    window.alert(this.message)
  }
}

可在 Vue 2 官网的 TypeScript 支持 一章了解更多配置说明。

了解 Vue 3 ~new

Vue 3 从设计初期就考虑了 TypeScript 的支持,其中 defineComponent 这个 API 就是为了解决 Vue 2 对 TypeScript 类型推导不完善等问题而推出的。

在 Vue 3 ,至少有以下六种写法可以声明 TypeScript 组件:

适用版本 基本写法 视图写法 生命周期版本 官方是否推荐
Vue 3 Class Component Template Vue 2 ×
Vue 3 defineComponent Template Vue 2 ×
Vue 3 defineComponent Template Vue 3
Vue 3 Class Component TSX Vue 2 ×
Vue 3 defineComponent TSX Vue 2 ×
Vue 3 defineComponent TSX Vue 3

其中 defineComponent + Composition API + Template 的组合是 Vue 官方最为推荐的组件声明方式,本书接下来的内容都会以这种写法作为示范案例,也推荐开发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使用该组合进行入门。

下面看看如何使用 Composition API 编写一个最简单的 Hello World 组件:

<!-- Template 代码和 Vue 2 一样 -->
<template>
  <p class="msg">{{ msg }}</p>
</template>

<!-- Script 代码需要使用 Vue 3 的新写法-->
<script lang="ts">
// Vue 3 的 API 需要导入才能使用
import { defineComponent } from 'vue'

// 使用 `defineComponent` 包裹组件代码
// 即可获得完善的 TypeScript 类型推导支持
export default defineComponent({
  setup() {
    // 在 `setup` 方法里声明变量
    const msg = 'Hello World!'

    // 将需要在 `<template />` 里使用的变量 `return` 出去
    return {
      msg,
    }
  },
})
</script>

<!-- CSS 代码和 Vue 2 一样 -->
<style scoped>
.msg {
  font-size: 14px;
}
</style>

可以看到 Vue 3 的组件也是 <template /> + <script /> + <style /> 的三段式组合,上手非常简单。

其中 Template 沿用了 Vue 2 时期类似 HTML 风格的模板写法, Style 则是使用原生 CSS 语法或者 Less 等 CSS 预处理器编写。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 Vue 3 的 Composition API 写法里,数据或函数如果需要在 <template /> 中使用,就必须在 setup 里将其 return 出去,而仅在 <script /> 里被调用的函数或变量,不需要渲染到模板则无需 return

响应式数据的变化 ~new

响应式数据是 MVVM 数据驱动编程的特色, Vue 的设计也是受 MVVM 模型的启发,相信大部分开发者选择 MVVM 框架都是因为数据驱动编程比传统的事件驱动编程要来得方便,而选择 Vue ,则是方便中的方便。

:::tip
Model-View-ViewModel (简称 MVVM ) 是一种软件架构模式,将视图 UI 和业务逻辑分开,通过对逻辑数据的修改即可驱动视图 UI 的更新,因此常将这种编程方式称为 “数据驱动” ,与之对应的需要操作 DOM 才能完成视图更新的编程方式则称为 “事件驱动” 。
:::

设计上的变化

作为最重要的一个亮点, Vue 3 的响应式数据在设计上和 Vue 2 有着很大的不同。

回顾 Vue 2

Vue 2 是使用了 Object.defineProperty API 的 getter/setter 来实现数据的响应性,这个方法的具体用法可以参考 MDN 的文档: Object.defineProperty - MDN

下面使用 Object.defineProperty 实现一个简单的双向绑定 demo ,亲自敲代码试一下可以有更多的理解: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
    <meta http-equiv="X-UA-Compatible" content="IE=edge" />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
    <title>DefineProperty Demo</title>
  </head>
  <body>
    <!-- 输入框和按钮 -->
    <div>
      <input type="text" id="input" />
      <button onclick="vm.text = 'Hello World'">设置为 Hello World</button>
    </div>
    <!-- 输入框和按钮 -->

    <!-- 文本展示 -->
    <div id="output"></div>
    <!-- 文本展示 -->

    <script>
      // 声明一个响应式数据
      const vm = {}
      Object.defineProperty(vm, 'text', {
        set(value) {
          document.querySelector('#input').value = value
          document.querySelector('#output').innerText = value
        },
      })

      // 处理输入行为
      document.querySelector('#input').oninput = function (e) {
        vm.text = e.target.value
      }
    </script>
  </body>
</html>

这个小 demo 实现了这两个功能:

  1. 输入框的输入行为只修改 vm.text 的数据,但会同时更新 output 标签的文本内容
  2. 点击按钮修改 vm.text 的数据,也会触发输入框和 output 文本的更新

当然 Vue 做了非常多的工作,而非只是简单的调用了 Object.defineProperty ,可以在官网 深入 Vue 2 的响应式原理 一章了解更多 Vue 2 的响应式原理。

了解 Vue 3

Vue 3 是使用了 Proxy API 的 getter/setter 来实现数据的响应性,这个方法的具体用法可以参考 MDN 的文档: Proxy - MDN

同样的,也来实现一个简单的双向绑定 demo ,这次使用 Proxy 来实现: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
    <meta http-equiv="X-UA-Compatible" content="IE=edge" />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
    <title>Proxy Demo</title>
  </head>
  <body>
    <!-- 输入框和按钮 -->
    <div>
      <input type="text" id="input" />
      <button onclick="vm.text = 'Hello World'">设置为 Hello World</button>
    </div>
    <!-- 输入框和按钮 -->

    <!-- 文本展示 -->
    <div id="output"></div>
    <!-- 文本展示 -->

    <script>
      // 声明一个响应式数据
      const vm = new Proxy(
        {},
        {
          set(obj, key, value) {
            document.querySelector('#input').value = value
            document.querySelector('#output').innerText = value
          },
        }
      )

      // 处理输入行为
      document.querySelector('#input').oninput = function (e) {
        vm.text = e.target.value
      }
    </script>
  </body>
</html>

这个 demo 实现的功能和使用 Object.defineProperty 的 demo 是完全一样的,也都是基于 setter 的行为完成数据更新的实现,那么为什么 Vue 3 要舍弃 Object.defineProperty ,换成 Proxy 呢?

主要原因在于 Object.defineProperty 有以下的不足:

  1. 无法侦听数组下标的变化,通过 arr[i] = newValue 这样的操作无法实时响应
  2. 无法侦听数组长度的变化,例如通过 arr.length = 10 去修改数组长度,无法响应
  3. 只能侦听对象的属性,对于整个对象需要遍历,特别是多级对象更是要通过嵌套来深度侦听
  4. 使用 Object.assign() 等方法给对象添加新属性时,也不会触发更新
  5. 更多细节上的问题 …

这也是为什么 Vue 2 要提供一个 Vue.set API 的原因,可以在官网 Vue 2 中检测变化的注意事项 一章了解更多说明。

而这些问题在 Proxy 都可以得到解决,可以在官网 深入 Vue 3 的响应式原理 一章了解更多这部分的内容。

用法上的变化

本书只使用 Composition API 编写组件,这是使用 Vue 3 的最大优势。

:::tip
虽然官方文档在各个 API 的使用上都做了一定的举例,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常见的情况就是有些数据用着用着就失去了响应,或者是在 TypeScript 里出现类型不匹配的报错等等。

当然,一般遇到这种情况并不一定是框架的 BUG ,而可能是使用方式不对,本章节将结合笔者最初入门 Vue 3 时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心得,复盘这些响应式 API 的使用。
:::

相对于 Vue 2 在 data 里声明后即可通过 this.xxx 调用响应式数据,在 Vue 3 的生命周期里没有了 Vue 实例的 this 指向,需要导入 refreactive 等响应式 API 才能声明并使用响应式数据。

// 这里导入的 `ref` 是一个响应式 API
import { defineComponent, ref }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defineComponent({
  setup() {
    // 通过响应式 API 创建的变量具备了响应性
    const msg = ref<string>('Hello World!')
  },
})

由于 Vue 3 新的 API 非常多,但有些 API 的使用场景却不多,因此本书当前只对常用的部分 API 的使用和常见问题进行说明,更多的 API 可以在官方文档的 响应性 API 一章查阅。

响应式 API 之 ref ~new

ref 是最常用的一个响应式 API,它可以用来定义所有类型的数据,包括 Node 节点和组件。

没错,在 Vue 2 常用的 this.$refs.xxx 来取代 document.querySelector('.xxx') 获取 Node 节点的方式,也是使用这个 API 来取代。

类型声明

在开始使用 API 之前,需要先了解在 TypeScript 中如何声明 Ref 变量的类型。

API 本身的类型

先看 API 本身, ref API 是一个函数,通过接受一个泛型入参,返回一个响应式对象,所有的值都通过 .value 属性获取,这是 API 本身的 TS 类型:

// `ref` API 的 TS 类型
function ref<T>(value: T): Ref<UnwrapRef<T>>

// `ref` API 的返回值的 TS 类型
interface Ref<T> {
  value: T
}

因此在声明变量时,是使用尖括号 <> 包裹其 TS 类型,紧跟在 ref API 之后:

// 显式指定 `msg.value` 是 `string` 类型
const msg = ref<string>('Hello World!')

再回看该 API 本身的类型,其中使用了 T 泛型,这表示在传入函数的入参时,可以不需要手动指定其 TS 类型, TypeScript 会根据这个 API 所返回的响应式对象的 .value 属性的类型,确定当前变量的类型。

因此也可以省略显式的类型指定,像下面这样声明变量,其类型交给 TypeScript 去自动推导:

// TypeScript 会推导 `msg.value` 是 `string` 类型
const msg = ref('Hello World')

对于声明时会赋予初始值,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不会改变其类型的变量,是可以省略类型的显式指定的。

而如果有显式的指定的类型,那么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初始化时可以不必赋值,这样 TypeScript 会自动添加 undefined 类型:

const msg = ref<string>()
console.log(msg.value) // undefined

msg.value = 'Hello World!'
console.log(msg.value) // Hello World!

因为入参留空时,虽然指定了 string 类型,但实际上此时的值是 undefined ,因此实际上这个时候的 msg.value 是一个 string | undefined 的联合类型。

对于声明时不知道是什么值,在某种条件下才进行初始化的情况,就可以省略其初始值,但是切记在调用该变量的时候对 .value 值进行有效性判断。

而如果既不显式指定类型,也不赋予初始值,那么会被默认为 any 类型,除非真的无法确认类型,否则不建议这么做。

API 返回值的类型

细心的开发者还会留意到 ref API 类型里面还标注了一个返回值的 TS 类型:

interface Ref<T> {
  value: T
}

它是代表整个 Ref 变量的完整类型:

  • 上文声明 Ref 变量时,提到的 string 类型都是指 msg.value 这个 .value 属性的类型
  • msg 这个响应式变量,其本身是 Ref<string> 类型

如果在开发过程中需要在函数里返回一个 Ref 变量,那么其 TypeScript 类型就可以这样写(请留意 Calculator 里的 num 变量的类型):

// 导入 `ref` API
import { ref } from 'vue'
// 导入 `ref` API 的返回值类型
import type { Ref } from 'vue'

// 声明 `useCalculator` 函数的返回值类型
interface Calculator {
  // 这里包含了一个 Ref 变量
  num: Ref<number>
  add: () => void
}

// 声明一个 “使用计算器” 的函数
function useCalculator(): Calculator {
  const num = ref<number>(0)

  function add() {
    num.value++
  }

  return {
    num,
    add,
  }
}

// 在执行使用计算器函数时,可以获取到一个 Ref 变量和其他方法
const { num, add } = useCalculator()
add()
console.log(num.value) // 1

上面这个简单的例子演示了如何手动指定 Ref 变量的类型,对于逻辑复用时的函数代码抽离、插件开发等场景非常有用!当然大部分情况下可以交给 TypeScript 自动推导,但掌握其用法,在必要的时候就派得上用场了!

变量的定义

在了解了如何对 Ref 变量进行类型声明之后,面对不同的数据类型,相信都得心应手了!但不同类型的值之间还是有少许差异和注意事项,例如上文提及到该 API 可以用来定义所有类型的数据,包括 Node 节点和组件,具体可以参考下文的示例。

基本类型

对字符串、布尔值等基本类型的定义方式,比较简单:

// 字符串
const msg = ref<string>('Hello World!')

// 数值
const count = ref<number>(1)

// 布尔值
const isVip = ref<boolean>(false)

引用类型

对于对象、数组等引用类型也适用,比如要定义一个对象:

// 先声明对象的格式
interface Member {
  id: number
  name: string
}

// 在定义对象时指定该类型
const userInfo = ref<Member>({
  id: 1,
  name: 'Tom',
})

定义一个普通数组:

// 数值数组
const uids = ref<number[]>([1, 2, 3])

// 字符串数组
const names = ref<string[]>(['Tom', 'Petter', 'Andy'])

定义一个对象数组:

// 声明对象的格式
interface Member {
  id: number
  name: string
}

// 定义一个对象数组
const memberList = ref<Member[]>([
  {
    id: 1,
    name: 'Tom',
  },
  {
    id: 2,
    name: 'Petter',
  },
])

DOM 元素与子组件

除了可以定义数据,ref 也有熟悉的用途,就是用来挂载节点,也可以挂在子组件上,也就是对应在 Vue 2 时常用的 this.$refs.xxx 获取 DOM 元素信息的作用。

模板部分依然是熟悉的用法,在要引用的 DOM 上添加一个 ref 属性:

<template>
  <!-- 给 DOM 元素添加 `ref` 属性 -->
  <p ref="msg">请留意该节点,有一个 ref 属性</p>

  <!-- 子组件也是同样的方式添加 -->
  <Child ref="child" />
</template>

<script /> 部分有三个最基本的注意事项:

  1. <template /> 代码里添加的 ref 属性的值,是对应 <script /> 里使用 ref API 声明的变量的名称;

  2. 请保证视图渲染完毕后再执行 DOM 或组件的相关操作(需要放到生命周期的 onMounted 或者 nextTick 函数里,这一点在 Vue 2 也是一样);

  3. 该 Ref 变量必须 return 出去才可以给到 <template /> 使用,这一点是 Vue 3 生命周期的硬性要求,子组件的数据和方法如果要给父组件操作,也要 return 出来才可以。

配合上面的 <template /> ,来看看 <script /> 部分的具体例子:

import { defineComponent, onMounted, ref } from 'vue'
import Child from '@cp/Child.vue'

export default defineComponent({
  components: {
    Child,
  },
  setup() {
    // 定义挂载节点,声明的类型详见下方附表
    const msg = ref<HTMLElement>()
    const child = ref<typeof Child>()

    // 请保证视图渲染完毕后再执行节点操作 e.g. `onMounted` / `nextTick`
    onMounted(() => {
      // 比如获取 DOM 的文本
      console.log(msg.value.innerText)

      // 或者操作子组件里的数据
      child.value.isShowDialog = true
    })

    // 必须 `return` 出去才可以给到 `<template />` 使用
    return {
      msg,
      child,
    }
  },
})

关于 DOM 和子组件的 TS 类型声明,可参考以下规则:

节点类型 声明类型 参考文档
DOM 元素 使用 HTML 元素接口 HTML 元素接口
子组件 使用 typeof 获取子组件的类型 typeof 操作符

另外,关于这一小节,有一个可能会引起 TS 编译报错的情况是,一些脚手架创建出来的项目会默认启用 --strictNullChecks 选项,会导致案例中的代码无法正常编译,出现如下报错:

❯ npm run build

> hello-vue3@0.0.0 build
> vue-tsc --noEmit && vite build

src/views/home.vue:27:7 - error TS2532: Object is possibly 'undefined'.

27       child.value.isShowDialog = true
         ~~~~~~~~~~~


Found 1 error in src/views/home.vue:27

这是因为在默认情况下 nullundefined 是所有类型的子类型,但开启了 strictNullChecks 选项之后,会使 nullundefined 只能赋值给 void 和它们各自,这是一个更为严谨的选项,可以保障程序代码的健壮性,但对于刚接触 TypeScript 不久的开发者可能不太友好。

有以下几种解决方案可以参考:

  1. 在涉及到相关操作的时候,对节点变量增加一个判断:
// 添加 `if` 分支,判断 `.value` 存在时才执行相关代码
if (child.value) {
  // 读取子组件的数据
  console.log(child.value.num)

  // 执行子组件的方法
  child.value.sayHi('Use `if` in `onMounted` API.')
}
  1. 通过 TS 的可选符 ? 将目标设置为可选,避免出现错误(这个方式不能直接修改子组件数据的值):
// 读取子组件的数据(留意 `.num` 前面有一个 `?` 问号)
console.log(child.value?.num)

// 执行子组件的方法(留意 `.sayHi` 前面有一个 `?` 问号)
child.value?.sayHi('use ? in onMounted')
  1. 在项目根目录下的 tsconfig.json 文件里,显式的关闭 strictNullChecks 选项,关闭后,需要开发者在写代码的时候,自行把控好是否需要对 nullundefined 进行判断:
{
  "compilerOptions": {
    // ...
    "strictNullChecks": false
  }
  // ...
}
  1. 使用 any 类型代替,但是写 TypeScript 还是尽量不要使用 any ,满屏的 AnyScript 不如直接使用 JavaScript

变量的读取与赋值

前面在介绍 API 类型的时候已经了解,通过 ref 声明的变量会全部变成对象,不管定义的是什么类型的值,都会转化为一个 Ref 对象,其中 Ref 对象具有指向内部值的单个 Property .value

也就是说,任何 Ref 对象的值都必须通过 xxx.value 才可以正确获取。

请牢记上面这句话,初拥 Vue 3 的开发者很多 BUG 都是由于这个问题引起的(包括笔者刚开始使用 Vue 3 的那段时间,嘿嘿)。

读取变量

平时对于普通变量的值,读取的时候都是直接调用其变量名即可:

// 读取一个字符串
const msg: string = 'Hello World!'
console.log(msg)

// 读取一个数组
const uids: number[] = [1, 2, 3]
console.log(uids[1])

而 Ref 对象的值的读取,切记!必须通过 .value

// 读取一个字符串
const msg = ref<string>('Hello World!')
console.log(msg.value)

// 读取一个数组
const uids = ref<number[]>([1, 2, 3])
console.log(uids.value[1])

为变量赋值

普通变量需要使用 let 声明才可以修改其值,由于 Ref 对象是个引用类型,所以可以使用 const 声明,直接通过 .value 修改。

// 声明一个字符串变量
const msg = ref<string>('Hi!')

// 等待 1s 后修改它的值
setTimeout(() => {
  msg.value = 'Hello!'
}, 1000)

因此日常业务中,像在对接服务端 API 的接口数据时,可以自由的使用 forEachmapfilter 等方法操作 Ref 数组,或者直接重置它,而不必担心数据失去响应性。

const data = ref<string[]>([])

// 提取接口的数据
data.value = api.data.map((item: any) => item.text)

// 重置数组
data.value = []

为什么突然要说这个呢?因为涉及到下一部分的知识,关于 reactive API 在使用上的注意事项。

响应式 API 之 reactive ~new

reactive 是继 ref 之后最常用的一个响应式 API 了,相对于 ref ,它的局限性在于只适合对象、数组。

:::tip
使用 reactive 的好处就是写法跟平时的对象、数组几乎一模一样,但它也带来了一些特殊注意点,请留意赋值部分的特殊说明。
:::

类型声明与定义

reactive 变量的声明方式没有 ref 的变化那么大,基本上和普通变量一样,它的 TS 类型如下:

function reactive<T extends object>(target: T): UnwrapNestedRefs<T>

可以看到其用法还是比较简单的,下面是一个 Reactive 对象的声明方式:

// 声明对象的类型
interface Member {
  id: number
  name: string
}

// 定义一个对象
const userInfo: Member = reactive({
  id: 1,
  name: 'Tom',
})

下面是 Reactive 数组的声明方式:

const uids: number[] = reactive([1, 2, 3])

还可以声明一个 Reactive 对象数组:

// 对象数组也是先声明其中的对象类型
interface Member {
  id: number
  name: string
}

// 再定义一个为对象数组
const userList: Member[] = reactive([
  {
    id: 1,
    name: 'Tom',
  },
  {
    id: 2,
    name: 'Petter',
  },
  {
    id: 3,
    name: 'Andy',
  },
])

变量的读取与赋值

虽然 reactive API 在使用上没有像 ref API 一样有 .value 的心智负担,但也有一些注意事项要留意。

处理对象

Reactive 对象在读取字段的值,或者修改值的时候,与普通对象是一样的,这部分没有太多问题。

// 声明对象的类型
interface Member {
  id: number
  name: string
}

// 定义一个对象
const userInfo: Member = reactive({
  id: 1,
  name: 'Tom',
})

// 读取用户名
console.log(userInfo.name)

// 修改用户名
userInfo.name = 'Petter'

处理数组

但是对于 Reactive 数组,和普通数组会有一些区别。

普通数组在 “重置” 或者 “修改值” 时都是可以直接操作:

// 定义一个普通数组
let uids: number[] = [1, 2, 3]

// 从另外一个对象数组里提取数据过来
uids = api.data.map((item: any) => item.id)

// 合并另外一个数组
let newUids: number[] = [4, 5, 6]
uids = [...uids, ...newUids]

// 重置数组
uids = []

Vue 2 在操作数组的时候,也可以和普通数组这样处理数据的变化,依然能够保持响应性,但在 Vue 3 ,如果使用 reactive 定义数组,则不能这么处理,必须只使用那些不会改变引用地址的操作。

笔者刚开始接触时,按照原来的思维去处理 reactive 数组,于是遇到了 “数据变了,但模板不会更新的问题” ,如果开发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可以从这里去入手排查问题所在。

举个例子,比如要从服务端 API 接口获取翻页数据时,通常要先重置数组,再异步添加数据,如果使用常规的重置,会导致这个变量失去响应性:

let uids: number[] = reactive([1, 2, 3])

/**
 * 不推荐使用这种方式,会丢失响应性
 * 异步添加数据后,模板不会响应更新
 */
uids = []

// 异步获取数据后,模板依然是空数组
setTimeout(() => {
  uids.push(1)
}, 1000)

要让数据依然保持响应性,则必须在关键操作时,不破坏响应性 API ,以下是推荐的操作方式,通过重置数组的 length 长度来实现数据的重置:

const uids: number[] = reactive([1, 2, 3])

/**
 * 推荐使用这种方式,不会破坏响应性
 */
uids.length = 0

// 异步获取数据后,模板可以正确的展示
setTimeout(() => {
  uids.push(1)
}, 1000)

特别注意

不要对 Reactive 数据进行 ES6 的解构 操作,因为解构后得到的变量会失去响应性。

比如这些情况,在 2s 后都得不到新的 name 信息:

import { defineComponent, reactive } from 'vue'

interface Member {
  id: number
  name: string
}

export default defineComponent({
  setup() {
    // 定义一个带有响应性的对象
    const userInfo: Member = reactive({
      id: 1,
      name: 'Petter',
    })

    // 在 2s 后更新 `userInfo`
    setTimeout(() => {
      userInfo.name = 'Tom'
    }, 2000)

    // 这个变量在 2s 后不会同步更新
    const newUserInfo: Member = { ...userInfo }

    // 这个变量在 2s 后不会再同步更新
    const { name } = userInfo

    // 这样 `return` 出去给模板用,在 2s 后也不会同步更新
    return {
      ...userInfo,
    }
  },
})

响应式 API 之 toRef 与 toRefs ~new

相信各位开发者看到这里时,应该已经对 refreactive API 都有所了解了,为了方便开发者使用, Vue 3 还推出了两个与之相关的 API : toReftoRefs ,都是用于 reactiveref 转换。

各自的作用

这两个 API 在拼写上非常接近,顾名思义,一个是只转换一个字段,一个是转换所有字段,转换后将得到新的变量,并且新变量和原来的变量可以保持同步更新。

API 作用
toRef 创建一个新的 Ref 变量,转换 Reactive 对象的某个字段为 Ref 变量
toRefs 创建一个新的对象,它的每个字段都是 Reactive 对象各个字段的 Ref 变量

光看概念可能不容易理解,来看下面的例子,先声明一个 reactive 变量:

interface Member {
  id: number
  name: string
}

const userInfo: Member = reactive({
  id: 1,
  name: 'Petter',
})

然后分别看看这两个 API 应该怎么使用。

使用 toRef

先看这个转换单个字段的 toRef API ,了解了它的用法之后,再去看 toRefs 就很容易理解了。

API 类型和基本用法

toRef API 的 TS 类型如下:

// `toRef` API 的 TS 类型
function toRef<T extends object, K extends keyof T>(
  object: T,
  key: K,
  defaultValue?: T[K]
): ToRef<T[K]>

// `toRef` API 的返回值的 TS 类型
type ToRef<T> = T extends Ref ? T : Ref<T>

通过接收两个必传的参数(第一个是 reactive 对象, 第二个是要转换的 key ),返回一个 Ref 变量,在适当的时候也可以传递第三个参数,为该变量设置默认值。

以上文声明好的 userInfo 为例,如果想转换 name 这个字段为 Ref 变量,只需要这样操作:

const name = toRef(userInfo, 'name')
console.log(name.value) // Petter

等号左侧的 name 变量此时是一个 Ref 变量,这里因为 TypeScript 可以对其自动推导,因此声明时可以省略 TS 类型的显式指定,实际上该变量的类型是 Ref<string>

所以之后在读取和赋值时,就需要使用 name.value 来操作,在重新赋值时会同时更新 nameuserInfo.name 的值:

// 修改前先查看初始值
const name = toRef(userInfo, 'name')
console.log(name.value) // Petter
console.log(userInfo.name) // Petter

// 修改 Ref 变量的值,两者同步更新
name.value = 'Tom'
console.log(name.value) // Tom
console.log(userInfo.name) // Tom

// 修改 Reactive 对象上该属性的值,两者也是同步更新
userInfo.name = 'Jerry'
console.log(name.value) // Jerry
console.log(userInfo.name) // Jerry

这个 API 也可以接收一个 Reactive 数组,此时第二个参数应该传入数组的下标:

// 这一次声明的是数组
const words = reactive(['a', 'b', 'c'])

// 通过下标 `0` 转换第一个 item
const a = toRef(words, 0)
console.log(a.value) // a
console.log(words[0]) // a

// 通过下标 `2` 转换第三个 item
const c = toRef(words, 2)
console.log(c.value) // c
console.log(words[2]) // c

设置默认值

如果 Reactive 对象上有一个属性本身没有初始值,也可以传递第三个参数进行设置(默认值仅对 Ref 变量有效):

interface Member {
  id: number
  name: string
  // 类型上新增一个属性,因为是可选的,因此默认值会是 `undefined`
  age?: number
}

// 声明变量时省略 `age` 属性
const userInfo: Member = reactive({
  id: 1,
  name: 'Petter',
})

// 此时为了避免程序运行错误,可以指定一个初始值
// 但初始值仅对 Ref 变量有效,不会影响 Reactive 字段的值
const age = toRef(userInfo, 'age', 18)
console.log(age.value)  // 18
console.log(userInfo.age) // undefined

// 除非重新赋值,才会使两者同时更新
age.value = 25
console.log(age.value)  // 25
console.log(userInfo.age) // 25

数组也是同理,对于可能不存在的下标,可以传入默认值避免项目的逻辑代码出现问题:

const words = reactive(['a', 'b', 'c'])

// 当下标对应的值不存在时,也是返回 `undefined`
const d = toRef(words, 3)
console.log(d.value) // undefined
console.log(words[3]) // undefined

// 设置了默认值之后,就会对 Ref 变量使用默认值, Reactive 数组此时不影响
const e = toRef(words, 4, 'e')
console.log(e.value) // e
console.log(words[4]) // undefined

其他用法

这个 API 还有一个特殊用法,但不建议在 TypeScript 里使用。

toRef 的过程中,如果使用了原对象上面不存在的 key ,那么定义出来的 Ref 变量的 .value 值将会是 undefined

// 众所周知, Petter 是没有女朋友的
const girlfriend = toRef(userInfo, 'girlfriend')
console.log(girlfriend.value) // undefined
console.log(userInfo.girlfriend) // undefined

// 此时 Reactive 对象上只有两个 Key
console.log(Object.keys(userInfo)) // ['id', 'name']

如果对这个不存在的 key 的 Ref 变量进行赋值,那么原来的 Reactive 对象也会同步增加这个 key,其值也会同步更新。

// 赋值后,不仅 Ref 变量得到了 `Marry` , Reactive 对象也得到了 `Marry`
girlfriend.value = 'Marry'
console.log(girlfriend.value) // 'Marry'
console.log(userInfo.girlfriend) // 'Marry'

// 此时 Reactive 对象上有了三个 Key
console.log(Object.keys(userInfo)) // ['id', 'name', 'girlfriend']

为什么强调不要在 TypeScript 里使用呢?因为在编译时,无法通过 TypeScript 的类型检查:

❯ npm run build

> hello-vue3@0.0.0 build
> vue-tsc --noEmit && vite build

src/views/home.vue:37:40 - error TS2345: Argument of type '"girlfriend"'
is not assignable to parameter of type 'keyof Member'.

37     const girlfriend = toRef(userInfo, 'girlfriend')
                                          ~~~~~~~~~~~~

src/views/home.vue:39:26 - error TS2339: Property 'girlfriend' does not exist
on type 'Member'.

39     console.log(userInfo.girlfriend) // undefined
                            ~~~~~~~~~~

src/views/home.vue:45:26 - error TS2339: Property 'girlfriend' does not exist
on type 'Member'.

45     console.log(userInfo.girlfriend) // 'Marry'
                            ~~~~~~~~~~


Found 3 errors in the same file, starting at: src/views/home.vue:37

如果不得不使用这种情况,可以考虑使用 any 类型:

// 将该类型直接指定为 `any`
type Member = any
// 当然一般都是 `const userInfo: any`

// 或者保持接口类型的情况下,允许任意键值
interface Member {
  [key: string]: any
}

// 使用 `Record` 也是同理
type Member = Record<string, any>

但笔者还是更推荐保持良好的类型声明习惯,尽量避免这种用法。

使用 toRefs

在了解了 toRef API 之后,来看看 toRefs 的用法。

API 类型和基本用法

先看看它的 TS 类型:

function toRefs<T extends object>(
  object: T
): {
  [K in keyof T]: ToRef<T[K]>
}

type ToRef = T extends Ref ? T : Ref<T>

toRef 不同, toRefs 只接收了一个参数,是一个 reactive 变量。

interface Member {
  id: number
  name: string
}

// 声明一个 Reactive 变量
const userInfo: Member = reactive({
  id: 1,
  name: 'Petter',
})

// 传给 `toRefs` 作为入参
const userInfoRefs = toRefs(userInfo)

此时这个新的 userInfoRefs 变量,它的 TS 类型就不再是 Member 了,而应该是:

// 导入 `toRefs` API 的类型
import type { ToRefs } from 'vue'

// 上下文代码省略...

// 将原来的类型传给 API 的类型
const userInfoRefs: ToRefs<Member> = toRefs(userInfo)

也可以重新编写一个新的类型来指定它,因为每个字段都是与原来关联的 Ref 变量,所以也可以这样声明:

// 导入 `ref` API 的类型
import type { Ref } from 'vue'

// 上下文代码省略...

// 新声明的类型每个字段都是一个 Ref 变量的类型
interface MemberRefs {
  id: Ref<number>
  name: Ref<string>
}

// 使用新的类型进行声明
const userInfoRefs: MemberRefs = toRefs(userInfo)

当然实际上日常使用时并不需要手动指定其类型, TypeScript 会自动推导,可以节约非常多的开发工作量。

toRef API 一样,这个 API 也是可以对数组进行转换:

const words = reactive(['a', 'b', 'c'])
const wordsRefs = toRefs(words)

此时新数组的类型是 Ref<string>[] ,不再是原来的 string[] 类型。

解构与赋值

转换后的 Reactive 对象或数组支持 ES6 的解构,并且不会失去响应性,因为解构后的每一个变量都具备响应性。

// 为了提高开发效率,可以直接将 Ref 变量直接解构出来使用
const { name } = toRefs(userInfo)
console.log(name.value) // Petter

// 此时对解构出来的变量重新赋值,原来的变量也可以同步更新
name.value = 'Tom'
console.log(name.value) // Tom
console.log(userInfo.name) // Tom

这一点和直接解构 Reactive 变量有非常大的不同,直接解构 Reactive 变量,得到的是一个普通的变量,不再具备响应性。

这个功能在使用 Hooks 函数非常好用(在 Vue 3 里也叫可组合函数, Composable Functions ),还是以一个计算器函数为例,这一次将其修改为内部有一个 Reactive 的数据状态中心,在函数返回时解构为多个 Ref 变量:

import { reactive, toRefs } from 'vue'

// 声明 `useCalculator` 数据状态类型
interface CalculatorState {
  // 这是要用来计算操作的数据
  num: number
  // 这是每次计算时要增加的幅度
  step: number
}

// 声明一个 “使用计算器” 的函数
function useCalculator() {
  // 通过数据状态中心的形式,集中管理内部变量
  const state: CalculatorState = reactive({
    num: 0,
    step: 10,
  })

  // 功能函数也是通过数据中心变量去调用
  function add() {
    state.num += state.step
  }

  return {
    ...toRefs(state),
    add,
  }
}

这样在调用 useCalculator 函数时,可以通过解构直接获取到 Ref 变量,不需要再进行额外的转换工作。

// 解构出来的 `num` 和 `step` 都是 Ref 变量
const { num, step, add } = useCalculator()
console.log(num.value) // 0
console.log(step.value) // 10

// 调用计算器的方法,数据也是会得到响应式更新
add()
console.log(num.value) // 10

为什么要进行转换

关于为什么要出这么两个 API ,官方文档没有特别说明,不过经过笔者在业务中的一些实际使用感受,以及在写上一节 reactive特别注意,可能知道一些使用理由。

关于 refreactive 这两个 API 的好处就不重复了,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各自都有不方便的地方:

ref API 虽然在 <template /> 里使用起来方便,但是在 <script /> 里进行读取 / 赋值的时候,要一直记得加上 .value ,否则 BUG 就来了。

reactive API 虽然在使用的时候,因为知道它本身是一个对象,所以不会忘记通过 foo.bar 这样的格式去操作,但是在 <template /> 渲染的时候,又因此不得不每次都使用 foo.bar 的格式去渲染。

那么有没有办法,既可以在编写 <script /> 的时候不容易出错,在写 <template /> 的时候又比较简单呢?

于是, toReftoRefs 因此诞生。

什么场景下比较适合使用它们

从便利性和可维护性来说,最好只在功能单一、代码量少的组件里使用,比如一个表单组件,通常表单的数据都放在一个对象里。

当然也可以把所有的数据都定义到一个 data 里,再去 data 里面取值,但是没有必要为了转换而转换,否则不如使用 Options API 风格。

在业务中的具体运用

继续使用上文一直在使用的 userInfo 来当案例,以一个用户信息表的小 demo 做个演示。

<script /> 部分:

  1. 先用 reactive 定义一个源数据,所有的数据更新,都是修改这个对象对应的值,按照对象的写法维护数据

  2. 再通过 toRefs 定义一个给 <template /> 使用的对象,这样可以得到一个每个字段都是 Ref 变量的新对象

  3. return 的时候,对步骤 2 里的 toRefs 对象进行解构,这样导出去就是各个字段对应的 Ref 变量,而不是一整个对象

import { defineComponent, reactive, toRefs } from 'vue'

interface Member {
  id: number
  name: string
  age: number
  gender: string
}

export default defineComponent({
  setup() {
    // 定义一个 reactive 对象
    const userInfo = reactive({
      id: 1,
      name: 'Petter',
      age: 18,
      gender: 'male',
    })

    // 定义一个新的对象,它本身不具备响应性,但是它的字段全部是 Ref 变量
    const userInfoRefs = toRefs(userInfo)

    // 在 2s 后更新 `userInfo`
    setTimeout(() => {
      userInfo.id = 2
      userInfo.name = 'Tom'
      userInfo.age = 20
    }, 2000)

    // 在这里结构 `toRefs` 对象才能继续保持响应性
    return {
      ...userInfoRefs,
    }
  },
})

<template /> 部分:

由于 return 出来的都是 Ref 变量,所以在模板里可以直接使用 userInfo 各个字段的 key ,不再需要写很长的 userInfo.name 了。

<template>
  <ul class="user-info">
    <li class="item">
      <span class="key">ID:</span>
      <span class="value">{{ id }}</span>
    </li>

    <li class="item">
      <span class="key">name:</span>
      <span class="value">{{ name }}</span>
    </li>

    <li class="item">
      <span class="key">age:</span>
      <span class="value">{{ age }}</span>
    </li>

    <li class="item">
      <span class="key">gender:</span>
      <span class="value">{{ gender }}</span>
    </li>
  </ul>
</template>

需要注意的问题

请注意是否有相同命名的变量存在,比如上面在 return<template /> 使用时,在解构 userInfoRefs 的时候已经包含了一个 name 字段,此时如果还有一个单独的变量也叫 name ,就会出现渲染上的数据显示问题。

此时它们在 <template /> 里哪个会生效,取决于谁排在后面,因为 return 出去的其实是一个对象,在对象里,如果存在相同的 key ,则后面的会覆盖前面的。

下面这种情况,会以单独的 name 为渲染数据:

return {
  ...userInfoRefs,
  name,
}

而下面这种情况,则是以 userInfoRefs 里的 name 为渲染数据:

return {
  name,
  ...userInfoRefs,
}

所以当决定使用 toReftoRefs API 的时候,请注意这个特殊情况!

函数的声明和使用 ~new

在了解了响应式数据如何使用之后,接下来就要开始了解函数了。

在 Vue 2 ,函数通常是作为当前组件实例上的方法在 methods 里声明,然后再在 mounted 等生命周期里调用,或者是在模板里通过 Click 等行为触发,由于组件内部经常需要使用 this 获取组件实例,因此不能使用箭头函数。

export default {
  data: () => {
    return {
      num: 0,
    }
  },
  mounted: function () {
    this.add()
  },
  methods: {
    // 不可以使用 `add: () => this.num++`
    add: function () {
      this.num++
    },
  },
}

在 Vue 3 则灵活了很多,可以使用普通函数、 Class 类、箭头函数、匿名函数等等进行声明,可以将其写在 setup 里直接使用,也可以抽离在独立的 .js / .ts 文件里再导入使用。

需要在组件创建时自动执行的函数,其执行时机需要遵循 Vue 3 的生命周期,需要在模板里通过 @click@change 等行为触发,和变量一样,需要把函数名在 setup 里进行 return 出去。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例子,方便开发者更直观地了解:

<template>
  <p>{{ msg }}</p>

  <!-- 在这里点击执行 `return` 出来的方法 -->
  <button @click="updateMsg">修改MSG</button>
</template>

<script lang="ts">
import { defineComponent, onMounted, ref }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defineComponent({
  setup() {
    const msg = ref<string>('Hello World!')

    // 这个要暴露给模板使用,必须 `return` 才可以使用
    function updateMsg() {
      msg.value = 'Hi World!'
    }

    // 这个要在页面载入时执行,无需 `return` 出去
    const init = () => {
      console.log('init')
    }

    onMounted(() => {
      init()
    })

    return {
      msg,
      updateMsg,
    }
  },
})
</script>

数据的侦听 ~new

侦听数据变化也是组件里的一项重要工作,比如侦听路由变化、侦听参数变化等等。

Vue 3 在保留原来的 watch 功能之外,还新增了一个 watchEffect 帮助更简单的进行侦听。

watch

在 Vue 3 ,新版的 watch 和 Vue 2 的旧版写法对比,在使用方式上变化非常大!

回顾 Vue 2

在 Vue 2 是这样用的,和 datamethods 都在同级配置:

export default {
  data() {
    return {
      // ...
    }
  },
  // 注意这里,放在 `data` 、 `methods` 同个级别
  watch: {
    // ...
  },
  methods: {
    // ...
  },
}

并且类型繁多,选项式 API 的类型如下:

watch: { [key: string]: string | Function | Object | Array}

联合类型过多,意味着用法复杂,下面是个很好的例子,虽然出自 官网 的用法介绍,但过于繁多的用法也反映出来对初学者不太友好,初次接触可能会觉得一头雾水:

export default {
  data() {
    return {
      a: 1,
      b: 2,
      c: {
        d: 4,
      },
      e: 5,
      f: 6,
    }
  },
  watch: {
    // 侦听顶级 Property
    a(val, oldVal) {
      console.log(`new: ${val}, old: ${oldVal}`)
    },
    // 字符串方法名
    b: 'someMethod',
    // 该回调会在任何被侦听的对象的 Property 改变时被调用,不论其被嵌套多深
    c: {
      handler(val, oldVal) {
        console.log('c changed')
      },
      deep: true,
    },
    // 侦听单个嵌套 Property
    'c.d': function (val, oldVal) {
      // do something
    },
    // 该回调将会在侦听开始之后被立即调用
    e: {
      handler(val, oldVal) {
        console.log('e changed')
      },
      immediate: true,
    },
    // 可以传入回调数组,它们会被逐一调用
    f: [
      'handle1',
      function handle2(val, oldVal) {
        console.log('handle2 triggered')
      },
      {
        handler: function handle3(val, oldVal) {
          console.log('handle3 triggered')
        },
        /* ... */
      },
    ],
  },
  methods: {
    someMethod() {
      console.log('b changed')
    },
    handle1() {
      console.log('handle 1 triggered')
    },
  },
}

当然肯定也会有开发者会觉得这样选择多是个好事,选择适合自己的就好,但笔者还是认为这种写法对于初学者来说不是那么友好,有些过于复杂化,如果一个用法可以适应各种各样的场景,岂不是更妙?

:::tip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使用箭头函数来定义 Watcher 函数 (例如 searchQuery: newValue => this.updateAutocomplete(newValue) )。

因为箭头函数绑定了父级作用域的上下文,所以 this 将不会按照期望指向组件实例, this.updateAutocomplete 将是 undefined
:::

Vue 2 也可以通过 this.$watch() 这个 API 的用法来实现对某个数据的侦听,它接受三个参数: sourcecallbackoptions

export default {
  data() {
    return {
      a: 1,
    }
  },
  // 生命周期钩子
  mounted() {
    this.$watch('a', (newVal, oldVal) => {
      // ...
    })
  },
}

由于 this.$watch 的用法和 Vue 3 比较接近,所以这里不做过多的回顾,请直接看 了解 Vue 3 部分。

了解 Vue 3

在 Vue 3 的组合式 API 写法, watch 是一个可以接受 3 个参数的函数(保留了 Vue 2 的 this.$watch 这种用法),在使用层面上简单了很多。

import { watch } from 'vue'

// 一个用法走天下
watch(
  source, // 必传,要侦听的数据源
  callback // 必传,侦听到变化后要执行的回调函数
  // options // 可选,一些侦听选项
)

下面的内容都基于 Vue 3 的组合式 API 用法展开讲解。

API 的 TS 类型

在了解用法之前,先对它的 TS 类型声明做一个简单的了解, watch 作为组合式 API ,根据使用方式有两种类型声明:

  1. 基础用法的 TS 类型,详见 基础用法 部分
// watch 部分的 TS 类型
// ...
export declare function watch<T, Immediate extends Readonly<boolean> = false>(
  source: WatchSource<T>,
  cb: WatchCallback<T, Immediate extends true ? T | undefined : T>,
  options?: WatchOptions<Immediate>
): WatchStopHandle
// ...
  1. 批量侦听的 TS 类型,详见 批量侦听 部分
// watch 部分的 TS 类型
// ...
export declare function watch<
  T extends MultiWatchSources,
  Immediate extends Readonly<boolean> = false
>(
  sources: [...T],
  cb: WatchCallback<MapSources<T, false>, MapSources<T, Immediate>>,
  options?: WatchOptions<Immediate>
): WatchStopHandle

// MultiWatchSources 是一个数组
declare type MultiWatchSources = (WatchSource<unknown> | object)[]
// ...

但是不管是基础用法还是批量侦听,可以看到这个 API 都是接受三个入参:

参数 是否可选 含义
source 必传 数据源(详见:要侦听的数据源
callback 必传 侦听到变化后要执行的回调函数(详见:侦听后的回调函数
options 可选 一些侦听选项(详见:侦听的选项

并返回一个可以用来停止侦听的函数(详见:停止侦听)。

要侦听的数据源

在上面 API 的 TS 类型 已经对 watch API 的组成有一定的了解了,这里先对数据源的类型和使用限制做下说明。

:::tip
如果不提前了解,在使用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 “侦听了但没有反应” 的情况出现。

另外,这部分内容会先围绕基础用法展开说明,批量侦听会在 批量侦听 部分单独说明。
:::

watch API 的第 1 个参数 source 是要侦听的数据源,它的 TS 类型如下:

// watch 第 1 个入参的 TS 类型
// ...
export declare type WatchSource<T = any> = Ref<T> | ComputedRef<T> | (() => T)
// ...

可以看到能够用于侦听的数据,是通过 响应式 API 定义的变量( Ref<T> ),或者是一个 计算数据ComputedRef<T> ),或者是一个 getter 函数() => T )。

所以要想定义的 watch 能够做出预期的行为,数据源必须具备响应性或者是一个 getter ,如果只是通过 let 定义一个普通变量,然后去改变这个变量的值,这样是无法侦听的。

:::tip
如果要侦听响应式对象里面的某个值(这种情况下对象本身是响应式,但它的 property 不是),需要写成 getter 函数,简单的说就是需要写成有返回值的函数,这个函数 return 要侦听的数据, e.g. () => foo.bar ,可以结合下方 基础用法 的例子一起理解。
:::

侦听后的回调函数

在上面 API 的 TS 类型 介绍了 watch API 的组成,和数据源一样,先了解一下回调函数的定义。

:::tip
和数据源部分一样,回调函数的内容也是会先围绕基础用法展开说明,批量侦听会在 批量侦听 部分单独说明。
:::

watch API 的第 2 个参数 callback 是侦听到数据变化时要做出的行为,它的 TS 类型如下:

// watch 第 2 个入参的 TS 类型
// ...
export declare type WatchCallback<V = any, OV = any> = (
  value: V,
  oldValue: OV,
  onCleanup: OnCleanup
) => any
// ...

乍一看它有三个参数,但实际上这些参数不是自己定义的,而是 watch API 传给的,所以不管用或者不用,它们都在那里:

参数 作用
value 变化后的新值,类型和数据源保持一致
oldValue 变化前的旧值,类型和数据源保持一致
onCleanup 注册一个清理函数,详见 侦听效果清理 部分

注意:第一个参数是新值,第二个才是原来的旧值!

如同其他 JS 函数,在使用 watch 的回调函数时,可以对这三个参数任意命名,比如把 value 命名为觉得更容易理解的 newValue

:::tip
如果侦听的数据源是一个 引用类型 时( e.g. ObjectArrayDate … ), valueoldValue 是完全相同的,因为指向同一个对象。
:::

另外,默认情况下,watch 是惰性的,也就是只有当被侦听的数据源发生变化时才执行回调。

基础用法

来到这里,对 2 个必传的参数都有一定的了解了,先看看基础的用法,也就是日常最常编写的方案,只需要先关注前 2 个必传的参数。

// 不要忘了导入要用的 API
import { defineComponent, reactive, watch }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defineComponent({
  setup() {
    // 定义一个响应式数据
    const userInfo = reactive({
      name: 'Petter',
      age: 18,
    })

    // 2s后改变数据
    setTimeout(() => {
      userInfo.name = 'Tom'
    }, 2000)

    /**
     * 可以直接侦听这个响应式对象
     * callback 的参数如果不用可以不写
     */
    watch(userInfo, () => {
      console.log('侦听整个 userInfo ', userInfo.name)
    })

    /**
     * 也可以侦听对象里面的某个值
     * 此时数据源需要写成 getter 函数
     */
    watch(
      // 数据源,getter 形式
      () => userInfo.name,
      // 回调函数 callback
      (newValue, oldValue) => {
        console.log('只侦听 name 的变化 ', userInfo.name)
        console.log('打印变化前后的值', { oldValue, newValue })
      }
    )
  },
})

一般的业务场景,基础用法足以面对。

如果有多个数据源要侦听,并且侦听到变化后要执行的行为一样,那么可以使用 批量侦听

特殊的情况下,可以搭配 侦听的选项 做一些特殊的用法,详见下面部分的内容。

批量侦听

如果有多个数据源要侦听,并且侦听到变化后要执行的行为一样,第一反应可能是这样来写:

  1. 抽离相同的处理行为为公共函数
  2. 然后定义多个侦听操作,传入这个公共函数
import { defineComponent, ref, watch }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defineComponent({
  setup() {
    const message = ref<string>('')
    const index = ref<number>(0)

    // 2s后改变数据
    setTimeout(() => {
      // 来到这里才会触发 watch 的回调
      message.value = 'Hello World!'
      index.value++
    }, 2000)

    // 抽离相同的处理行为为公共函数
    const handleWatch = (
      newValue: string | number,
      oldValue: string | number
    ): void => {
      console.log({ newValue, oldValue })
    }

    // 然后定义多个侦听操作,传入这个公共函数
    watch(message, handleWatch)
    watch(index, handleWatch)
  },
})

这样写其实没什么问题,不过除了抽离公共代码的写法之外, watch API 还提供了一个批量侦听的用法,和 基础用法 的区别在于,数据源和回调参数都变成了数组的形式。

数据源:以数组的形式传入,里面每一项都是一个响应式数据。

回调参数:原来的 valuenewValue 也都变成了数组,每个数组里面的顺序和数据源数组排序一致。

可以看下面的这个例子更为直观:

import { defineComponent, ref, watch }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defineComponent({
  setup() {
    // 定义多个数据源
    const message = ref<string>('')
    const index = ref<number>(0)

    // 2s后改变数据
    setTimeout(() => {
      message.value = 'Hello World!'
      index.value++
    }, 2000)

    watch(
      // 数据源改成了数组
      [message, index],
      // 回调的入参也变成了数组,每个数组里面的顺序和数据源数组排序一致
      ([newMessage, newIndex], [oldMessage, oldIndex]) => {
        console.log('message 的变化', { newMessage, oldMessage })
        console.log('index 的变化', { newIndex, oldIndex })
      }
    )
  },
})

什么情况下可能会用到批量侦听呢?比如一个子组件有多个 props ,当有任意一个 prop 发生变化时,都需要执行初始化函数重置组件的状态,那么这个时候就可以用上这个功能啦!

:::tip
在适当的业务场景,也可以使用 watchEffect 来完成批量侦听,但请留意 功能区别 部分的说明。
:::

侦听的选项

API 的 TS 类型 里提到, watch API 还接受第 3 个参数 options ,可选的一些侦听选项。

它的 TS 类型如下:

// watch 第 3 个入参的 TS 类型
// ...
export declare interface WatchOptions<Immediate = boolean>
  extends WatchOptionsBase {
  immediate?: Immediate
  deep?: boolean
}
// ...

// 继承的 base 类型
export declare interface WatchOptionsBase extends DebuggerOptions {
  flush?: 'pre' | 'post' | 'sync'
}
// ...

// 继承的 debugger 选项类型
export declare interface DebuggerOptions {
  onTrack?: (event: DebuggerEvent) => void
  onTrigger?: (event: DebuggerEvent) => void
}
// ...

options 是一个对象的形式传入,有以下几个选项:

选项 类型 默认值 可选值 作用
deep boolean false true | false 是否进行深度侦听
immediate boolean false true | false 是否立即执行侦听回调
flush string ‘pre’ ‘pre’ | ‘post’ | ‘sync’ 控制侦听回调的调用时机
onTrack (e) => void 在数据源被追踪时调用
onTrigger (e) => void 在侦听回调被触发时调用

其中 onTrackonTriggere 是 debugger 事件,建议在回调内放置一个 debugger 语句 以调试依赖,这两个选项仅在开发模式下生效。

:::tip
deep 默认是 false ,但是在侦听 reactive 对象或数组时,会默认为 true ,详见 侦听选项之 deep
:::

侦听选项之 deep

deep 选项接受一个布尔值,可以设置为 true 开启深度侦听,或者是 false 关闭深度侦听,默认情况下这个选项是 false 关闭深度侦听的,但也存在特例。

设置为 false 的情况下,如果直接侦听一个响应式的 引用类型 数据(e.g. ObjectArray … ),虽然它的属性的值有变化,但对其本身来说是不变的,所以不会触发 watch 的 callback 。

下面是一个关闭了深度侦听的例子:

import { defineComponent, ref, watch }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defineComponent({
  setup() {
    // 定义一个响应式数据,注意用的是 ref 来定义
    const nums = ref<number[]>([])

    // 2s后给这个数组添加项目
    setTimeout(() => {
      nums.value.push(1)

      // 可以打印一下,确保数据确实变化了
      console.log('修改后', nums.value)
    }, 2000)

    // 但是这个 watch 不会按预期执行
    watch(
      nums,
      // 这里的 callback 不会被触发
      () => {
        console.log('触发侦听', nums.value)
      },
      // 因为关闭了 deep
      {
        deep: false,
      }
    )
  },
})

类似这种情况,需要把 deep 设置为 true 才可以触发侦听。

可以看到上面的例子特地用了 ref API ,这是因为通过 reactive API 定义的对象无法将 deep 成功设置为 false (这一点在目前的官网文档未找到说明,最终是在 watch API 的源码 上找到了答案)。

// ...
if (isReactive(source)) {
  getter = () => source
  deep = true // 被强制开启了
}
// ...

这个情况就是上面所说的 “特例” ,可以通过 isReactive API 来判断是否需要手动开启深度侦听。

// 导入 isReactive API
import { defineComponent, isReactive, reactive, ref }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defineComponent({
  setup() {
    // 侦听这个数据时,会默认开启深度侦听
    const foo = reactive({
      name: 'Petter',
      age: 18,
    })
    console.log(isReactive(foo)) // true

    // 侦听这个数据时,不会默认开启深度侦听
    const bar = ref({
      name: 'Petter',
      age: 18,
    })
    console.log(isReactive(bar)) // false
  },
})

侦听选项之 immediate

侦听后的回调函数 部分有了解过, watch 默认是惰性的,也就是只有当被侦听的数据源发生变化时才执行回调。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来看一下这段代码,为了减少 deep 选项的干扰,换一个类型,换成 string 数据来演示,请留意注释:

import { defineComponent, ref, watch }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defineComponent({
  setup() {
    // 这个时候不会触发 watch 的回调
    const message = ref<string>('')

    // 2s后改变数据
    setTimeout(() => {
      // 来到这里才会触发 watch 的回调
      message.value = 'Hello World!'
    }, 2000)

    watch(message, () => {
      console.log('触发侦听', message.value)
    })
  },
})

可以看到,数据在初始化的时候并不会触发侦听回调,如果有需要的话,通过 immediate 选项来让它直接触发。

immediate 选项接受一个布尔值,默认是 false ,可以设置为 true 让回调立即执行。

改成这样,请留意高亮的代码部分和新的注释:

import { defineComponent, ref, watch }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defineComponent({
  setup() {
    // 这一次在这里可以会触发 watch 的回调了
    const message = ref<string>('')

    // 2s后改变数据
    setTimeout(() => {
      // 这一次,这里是第二次触发 watch 的回调,不再是第一次
      message.value = 'Hello World!'
    }, 2000)

    watch(
      message,
      () => {
        console.log('触发侦听', message.value)
      },
      // 设置 immediate 选项
      {
        immediate: true,
      }
    )
  },
})

注意,在带有 immediate 选项时,不能在第一次回调时取消该数据源的侦听,详见 停止侦听 部分。

侦听选项之 flush

flush 选项是用来控制 侦听回调 的调用时机,接受指定的字符串,可选值如下,默认是 'pre'

可选值 回调的调用时机 使用场景
‘pre’ 将在渲染前被调用 允许回调在模板运行前更新了其他值
‘sync’ 在渲染时被同步调用 目前来说没什么好处,可以了解但不建议用…
‘post’ 被推迟到渲染之后调用 如果要通过 ref 操作 DOM 元素与子组件 ,需要使用这个值来启用该选项,以达到预期的执行效果

对于 'pre''post' ,回调使用队列进行缓冲。回调只被添加到队列中一次。

即使观察值变化了多次,值的中间变化将被跳过,不会传递给回调,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性能,还有助于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更多关于 flush 的信息,请参阅 回调的触发时机

停止侦听

如果在 setup 或者 script-setup 里使用 watch 的话, 组件被卸载 的时候也会一起被停止,一般情况下不太需要关心如何停止侦听。

不过有时候可能想要手动取消, Vue 3 也提供了方法。

:::tip
随着组件被卸载一起停止的前提是,侦听器必须是 同步语句 创建的,这种情况下侦听器会绑定在当前组件上。

如果放在 setTimeout异步函数 里面创建,则不会绑定到当前组件,因此组件卸载的时候不会一起停止该侦听器,这种时候就需要手动停止侦听。
:::

API 的 TS 类型 有提到,当在定义一个 watch 行为的时候,它会返回一个用来停止侦听的函数。

这个函数的 TS 类型如下:

export declare type WatchStopHandle = () => void

用法很简单,做一下简单了解即可:

// 定义一个取消观察的变量,它是一个函数
const unwatch = watch(message, () => {
  // ...
})

// 在合适的时期调用它,可以取消这个侦听
unwatch()

但是也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启用了 immediate 选项 ,不能在第一次触发侦听回调时执行它。

// 注意:这是一段错误的代码,运行会报错
const unwatch = watch(
  message,
  // 侦听的回调
  () => {
    // ...
    // 在这里调用会有问题 ❌
    unwatch()
  },
  // 启用 immediate 选项
  {
    immediate: true,
  }
)

会收获一段报错,告诉 unwatch 这个变量在初始化前无法被访问:

Uncaught ReferenceError: Cannot access 'unwatch' before initialization

目前有两种方案可以让实现这个操作:

方案一:使用 var 并判断变量类型,利用 var 的变量提升 来实现目的。

// 这里改成 var ,不要用 const 或 let
var unwatch = watch(
  message,
  // 侦听回调
  () => {
    // 这里加一个判断,是函数才执行它
    if (typeof unwatch === 'function') {
      unwatch()
    }
  },
  // 侦听选项
  {
    immediate: true,
  }
)

不过 var 已经属于过时的语句了,建议用方案二的 let

方案二:使用 let 并判断变量类型。

// 如果不想用 any ,可以导入 TS 类型
import type { WatchStopHandle } from 'vue'

// 这里改成 let ,但是要另起一行,先定义,再赋值
let unwatch: WatchStopHandle
unwatch = watch(
  message,
  // 侦听回调
  () => {
    // 这里加一个判断,是函数才执行它
    if (typeof unwatch === 'function') {
      unwatch()
    }
  },
  // 侦听选项
  {
    immediate: true,
  }
)

侦听效果清理

侦听后的回调函数 部分提及到一个参数 onCleanup ,它可以帮注册一个清理函数。

有时 watch 的回调会执行异步操作,当 watch 到数据变更的时候,需要取消这些操作,这个函数的作用就用于此,会在以下情况调用这个清理函数:

  • watcher 即将重新运行的时候
  • watcher 被停止(组件被卸载或者被手动 停止侦听

TS 类型:

declare type OnCleanup = (cleanupFn: () => void) => void

用法方面比较简单,传入一个回调函数运行即可,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需要在停止侦听之前注册好清理行为,否则不会生效。

停止侦听 里的最后一个 immediate 例子的基础上继续添加代码,请注意注册的时机:

let unwatch: WatchStopHandle
unwatch = watch(
  message,
  (newValue, oldValue, onCleanup) => {
    // 需要在停止侦听之前注册好清理行为
    onCleanup(() => {
      console.log('侦听清理ing')
      // 根据实际的业务情况定义一些清理操作 ...
    })
    // 然后再停止侦听
    if (typeof unwatch === 'function') {
      unwatch()
    }
  },
  {
    immediate: true,
  }
)

watchEffect

如果一个函数里包含了多个需要侦听的数据,一个一个数据去侦听太麻烦了,在 Vue 3 ,可以直接使用 watchEffect API 来简化的操作。

API 的 TS 类型

这个 API 的类型如下,使用的时候需要传入一个副作用函数(相当于 watch 的 侦听后的回调函数 ),也可以根据的实际情况传入一些可选的 侦听选项

和 watch API 一样,它也会返回一个用于 停止侦听 的函数。

// watchEffect 部分的 TS 类型
// ...
export declare type WatchEffect = (onCleanup: OnCleanup) => void

export declare function watchEffect(
  effect: WatchEffect,
  options?: WatchOptionsBase
): WatchStopHandle
// ...

副作用函数也会传入一个清理回调作为参数,和 watch 的 侦听效果清理 一样的用法。

可以理解为它是一个简化版的 watch ,具体简化在哪里呢?请看下面的用法示例。

用法示例

它立即执行传入的一个函数,同时响应式追踪其依赖,并在其依赖变更时重新运行该函数。

import { defineComponent, ref, watchEffect }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defineComponent({
  setup() {
    // 单独定义两个数据,后面用来分开改变数值
    const name = ref<string>('Petter')
    const age = ref<number>(18)

    // 定义一个调用这两个数据的函数
    const getUserInfo = (): void => {
      console.log({
        name: name.value,
        age: age.value,
      })
    }

    // 2s后改变第一个数据
    setTimeout(() => {
      name.value = 'Tom'
    }, 2000)

    // 4s后改变第二个数据
    setTimeout(() => {
      age.value = 20
    }, 4000)

    // 直接侦听调用函数,在每个数据产生变化的时候,它都会自动执行
    watchEffect(getUserInfo)
  },
})

和 watch 的区别

虽然理论上 watchEffectwatch 的一个简化操作,可以用来代替 批量侦听 ,但它们也有一定的区别:

  1. watch 可以访问侦听状态变化前后的值,而 watchEffect 没有。

  2. watch 是在属性改变的时候才执行,而 watchEffect 则默认会执行一次,然后在属性改变的时候也会执行。

第二点的意思,看下面这段代码可以有更直观的理解:

使用 watch :

export default defineComponent({
  setup() {
    const foo = ref<string>('')

    setTimeout(() => {
      foo.value = 'Hello World!'
    }, 2000)

    function bar() {
      console.log(foo.value)
    }

    // 使用 watch 需要先手动执行一次
    bar()

    // 然后当 foo 有变动时,才会通过 watch 来执行 bar()
    watch(foo, bar)
  },
})

使用 watchEffect :

export default defineComponent({
  setup() {
    const foo = ref<string>('')

    setTimeout(() => {
      foo.value = 'Hello World!'
    }, 2000)

    function bar() {
      console.log(foo.value)
    }

    // 可以通过 watchEffect 实现 bar() + watch(foo, bar) 的效果
    watchEffect(bar)
  },
})

可用的侦听选项

虽然用法和 watch 类似,但也简化了一些选项,它的侦听选项 TS 类型如下:

// 只支持 base 类型
export declare interface WatchOptionsBase extends DebuggerOptions {
  flush?: 'pre' | 'post' | 'sync'
}
// ...

// 继承的 debugger 选项类型
export declare interface DebuggerOptions {
  onTrack?: (event: DebuggerEvent) => void
  onTrigger?: (event: DebuggerEvent) => void
}
// ...

对比 watch API ,它不支持 deepimmediate ,请记住这一点,其他的用法是一样的。

flush 选项的使用详见 侦听选项之 flushonTrackonTrigger 详见 侦听的选项 部分内容。

watchPostEffect

watchEffect API 使用 flush: 'post' 选项时的别名,具体区别详见 侦听选项之 flush 部分。

:::tip
Vue v3.2.0 及以上版本才支持该 API 。
:::

watchSyncEffect

watchEffect API 使用 flush: 'sync' 选项时的别名,具体区别详见 侦听选项之 flush 部分。

:::tip
Vue v3.2.0 及以上版本才支持该 API 。
:::

数据的计算 ~new

和 Vue 2.0 一样,数据的计算也是使用 computed API ,它可以通过现有的响应式数据,去通过计算得到新的响应式变量,用过 Vue 2.0 的开发者应该不会太陌生,但是在 Vue 3.0 ,在使用方式上也是变化非常大!

:::tip
这里的响应式数据,可以简单理解为通过 ref API 、 reactive API 定义出来的数据,当然 Vuex 、Vue Router 等 Vue 数据也都具备响应式,可以在 响应式数据的变化 了解。
:::

用法变化

先从一个简单的用例来看看在 Vue 新旧版本的用法区别:

假设定义了两个分开的数据 firstName 名字和 lastName 姓氏,但是在 template 展示时,需要展示完整的姓名,那么就可以通过 computed 来计算一个新的数据:

回顾 Vue 2

在 Vue 2.0 ,computeddata 在同级配置,并且不可以和 data 里的数据同名重复定义:

// 在 Vue 2 的写法:
export default {
  data() {
    return {
      firstName: 'Bill',
      lastName: 'Gates',
    }
  },
  // 注意这里定义的变量,都要通过函数的形式来返回它的值
  computed: {
    // 普通函数可以直接通过熟悉的 this 来拿到 data 里的数据
    fullName() {
      return `${this.firstName} ${this.lastName}`
    },
    // 箭头函数则需要通过参数来拿到实例上的数据
    fullName2: (vm) => `${vm.firstName} ${vm.lastName}`,
  },
}

这样在需要用到全名的地方,只需要通过 this.fullName 就可以得到 Bill Gates

了解 Vue 3

在 Vue 3.0 ,跟其他 API 的用法一样,需要先导入 computed 才能使用:

// 在 Vue 3 的写法:
import { defineComponent, ref, computed }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defineComponent({
  setup() {
    // 定义基本的数据
    const firstName = ref<string>('Bill')
    const lastName = ref<string>('Gates')

    // 定义需要计算拼接结果的数据
    const fullName = computed(() => `${firstName.value} ${lastName.value}`)

    // 2s 后改变某个数据的值
    setTimeout(() => {
      firstName.value = 'Petter'
    }, 2000)

    // template 那边在 2s 后也会显示为 Petter Gates
    return {
      fullName,
    }
  },
})

可以把这个用法简单的理解为,传入一个回调函数,并 return 一个值,对,它需要有明确的返回值。

:::tip
需要注意的是:

  1. 定义出来的 computed 变量,和 Ref 变量的用法一样,也是需要通过 .value 才能拿到它的值

  2. 但是区别在于,默认情况下 computedvalue 是只读的

原因详见下方的 类型声明
:::

类型声明

之前说过,在 defineComponent 里,会自动帮推导 Vue API 的类型,所以一般情况下,是不需要显式的去定义 computed 出来的变量类型的。

在确实需要手动指定的情况下,也可以导入它的类型然后定义:

import { computed } from 'vue'
import type { ComputedRef } from 'vue'

// 注意这里添加了类型声明
const fullName: ComputedRef<string> = computed(
  () => `${firstName.value} ${lastName.value}`
)

要返回一个字符串,就写 ComputedRef<string> ;返回布尔值,就写 ComputedRef<boolean> ;返回一些复杂对象信息,可以先定义好的类型,再诸如 ComputedRef<UserInfo> 去写。

// 这是 ComputedRef 的类型声明:
export declare interface ComputedRef<T = any> extends WritableComputedRef<T> {
  readonly value: T
  [ComoutedRefSymbol]: true
}

优势对比和注意事项

在继续往下看之前,先来了解一下这个 API 的一些优势和注意事项(如果在 Vue 2 已经有接触过的话,可以跳过这一段,因为优势和需要注意的东西比较一致)。

优势对比

看到这里,相信刚接触的开发者可能会有疑问,既然 computed 也是通过一个函数来返回值,那么和普通的 function 有什么区别,或者说优势?

  1. 性能优势

这一点在 官网文档 其实是有提到的:

数据的计算是基于它们的响应依赖关系缓存的,只在相关响应式依赖发生改变时它们才会重新求值。

也就是说,只要原始数据没有发生改变,多次访问 computed ,都是会立即返回之前的计算结果,而不是再次执行函数;而普通的 function 调用多少次就执行多少次,每调用一次就计算一次。

至于为何要如此设计,官网文档也给出了原因:

为什么需要缓存?假设有一个性能开销比较大的计算数据 list,它需要遍历一个巨大的数组并做大量的计算。然后可能有其他的计算数据依赖于 list。如果没有缓存,将不可避免的多次执行 list 的 getter!如果不希望有缓存,请用 function 来替代。

:::tip
在这部分内容里,将官方文档的一些用词做了更换,比如把 method 都替换成了 function ,也把 “计算属性” 都换成了 “计算数据”,原因在于官网很多地方是基于 Options API 的写法去描述,而本文档是基于 Composition API 。

点击了解: 如何理解 JavaScript 中方法(method)和函数(function)的区别?
:::

  1. 书写统一

假定 foo1 是 Ref 变量, foo2 是 computed 变量, foo3 是普通函数返回值

看到这里的开发者应该都已经清楚 Vue 3 的 Ref 变量是通过 foo1.value 来拿到值的,而 computed 也是通过 foo2.value ,并且在 template 里都可以省略 .value ,在读取方面,他们是有一致的风格和简洁性。

而 foo3 不管是在 script 还是 template ,都需要通过 foo3() 才能拿到结果,相对来说会有那么一丢丢别扭。

当然,关于这一点,如果涉及到的数据不是响应式数据,那么还是老老实实的用函数返回值吧,原因请见下面的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有优势当然也就有一定的 “劣势” ,当然这也是 Vue 框架的有意为之,所以在使用上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1. 只会更新响应式数据的计算

假设要获取当前的时间信息,因为不是响应式数据,所以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用普通的函数去获取返回值,才能拿到最新的时间。

const nowTime = computed(() => new Date())
console.log(nowTime.value)
// 输出 Sun Nov 14 2021 21:07:00 GMT+0800 (GMT+08:00)

// 2s 后依然是跟上面一样的结果
setTimeout(() => {
  console.log(nowTime.value)
  // 还是输出 Sun Nov 14 2021 21:07:00 GMT+0800 (GMT+08:00)
}, 2000)
  1. 数据是只读的

通过 computed 定义的数据,它是只读的,这一点在 类型声明 已经有所了解。

如果直接赋值,不仅无法变更数据,而且会收获一个报错。

TS2540: Cannot assign to 'value' because it is a read-only property.

虽然无法直接赋值,但是在必要的情况下,依然可以通过 computedsetter 来更新数据。

点击了解:computed 的 setter 用法

setter 的使用

通过 computed 定义的变量默认都是只读的形式(只有一个 getter ),但是在必要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其 setter 属性来更新数据。

基本格式

当需要用到 setter 的时候, computed 就不再是一个传入 callback 的形式了,而是传入一个带有 2 个方法的对象。

// 注意这里computed接收的入参已经不再是函数
const foo = computed({
  // 这里需要明确的返回一个值
  get() {
    // ...
  },
  // 这里接收一个参数,代表修改 foo 时,赋值下来的新值
  set(newValue) {
    // ...
  },
})

这里的 get 就是 computed 的 getter ,跟原来传入 callback 的形式一样,是用于 foo.value 的读取,所以这里必须有明确的返回值。

这里的 set 就是 computed 的 setter ,它会接收一个参数,代表新的值,当通过 foo.value = xxx 赋值的时候,赋入的这个值,就会通过这个入参来传递进来,可以根据的业务需要,把这个值,赋给相关的数据源。

:::tip
请注意,必须使用 getset 这 2 个方法名,也只接受这 2 个方法。
:::

在了解了基本格式后,可以查看下面的例子来了解具体的用法。

使用示范

官网的 例子 是一个 Options API 的案例,这里改成 Composition API 的写法来演示:

// 还是这2个数据源
const firstName = ref<string>('Bill')
const lastName = ref<string>('Gates')

// 这里配合setter的需要,改成了另外一种写法
const fullName = computed({
  // getter还是返回一个拼接起来的全名
  get() {
    return `${firstName.value} ${lastName.value}`
  },
  // setter这里改成只更新firstName,注意参数也定义TS类型
  set(newFirstName: string) {
    firstName.value = newFirstName
  },
})
console.log(fullName.value) // 输出 Bill Gates

// 2s后更新一下数据
setTimeout(() => {
  // 对fullName的赋值,其实更新的是firstName
  fullName.value = 'Petter'

  // 此时firstName已经得到了更新
  console.log(firstName.value) // 会输出 Petter

  // 当然,由于firstName变化了,所以fullName的getter也会得到更新
  console.log(fullName.value) // 会输出 Petter Gates
}, 2000)

应用场景

计算 API 的作用,官网文档只举了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那么在实际项目中,什么情况下用它会让更方便呢?

简单举几个比较常见的例子吧,加深一下对 computed 的理解。

数据的拼接和计算

如上面的案例,与其每个用到的地方都要用到 firstName + ' ' + lastName 这样的多变量拼接,不如用一个 fullName 来的简单。

当然,不止是字符串拼接,数据的求和等操作更是合适,比如说做一个购物车,购物车里有商品列表,同时还要显示购物车内的商品总金额,这种情况就非常适合用计算数据。

复用组件的动态数据

在一个项目里,很多时候组件会涉及到复用,比如说:“首页的文章列表 vs 列表页的文章列表 vs 作者详情页的文章列表” ,特别常见于新闻网站等内容资讯站点,这种情况下,往往并不需要每次都重新写 UI 、数据渲染等代码,仅仅是接口 URL 的区别。

这种情况就可以通过路由名称来动态获取要调用哪个列表接口:

const route = useRoute()

// 定义一个根据路由名称来获取接口URL的计算数据
const apiUrl = computed(() => {
  switch (route.name) {
    // 首页
    case 'home':
      return '/api/list1'
    // 列表页
    case 'list':
      return '/api/list2'
    // 作者页
    case 'author':
      return '/api/list3'
    // 默认是随机列表
    default:
      return '/api/random'
  }
})

// 请求列表
const getArticleList = async (): Promise<void> => {
  // ...
  articleList.value = await axios({
    method: 'get',
    url: apiUrl.value,
    // ...
  })
  // ...
}

当然,这种情况也可以在父组件通过 props 传递接口 URL ,如果已经学到了 组件通讯 一章的话。

获取多级对象的值

应该很经常的遇到要在 template 显示一些多级对象的字段,但是有时候又可能存在某些字段不一定有,需要做一些判断的情况,虽然有 v-if ,但是嵌套层级一多,的模板会难以维护。

如果把这些工作量转移给计算数据,结合 try / catch ,这样就无需在 template 里处理很多判断了。

// 例子比较极端,但在 Vuex 这种大型数据树上,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存在
const foo = computed(() => {
  // 正常情况下返回需要的数据
  try {
    return store.state.foo3.foo2.foo1.foo
  } catch (e) {
    // 处理失败则返回一个默认值
    return ''
  }
})

这样在 template 里要拿到 foo 的值,完全不需要关心中间一级又一级的字段是否存在,只需要区分是不是默认值。

不同类型的数据转换

有时候会遇到一些需求类似于,让用户在输入框里,按一定的格式填写文本,比如用英文逗号 , 隔开每个词,然后保存的时候,是用数组的格式提交给接口。

这个时候 computed 的 setter 就可以妙用了,只需要一个简单的 computed ,就可以代替 inputchange 事件或者 watch 侦听,可以减少很多业务代码的编写。

<template>
  <input
    type="text"
    v-model="tagsStr"
    placeholder="请输入标签,多个标签用英文逗号隔开"
  />
</template>

<script lang="ts">
import { defineComponent, computed, ref }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defineComponent({
  setup() {
    // 这个是最终要用到的数组
    const tags = ref<string[]>([])

    // 因为input必须绑定一个字符串
    const tagsStr = computed({
      // 所以通过getter来转成字符串
      get() {
        return tags.value.join(',')
      },
      // 然后在用户输入的时候,切割字符串转换回数组
      set(newValue: string) {
        tags.value = newValue.split(',')
      },
    })

    return {
      tagsStr,
    }
  },
})
</script>

指令

指令是 Vue 模板语法里的特殊标记,在使用上和 HTML 的 data-* 属性十分相似,统一以 v- 开头( e.g. v-html )。

它以简单的方式实现了常用的 JavaScript 表达式功能,当表达式的值改变的时候,响应式地作用到 DOM 上。

内置指令

Vue 提供了一些内置指令可以直接使用,例如:

<template>
  <!-- 渲染一段文本 -->
  <span v-text="msg"></span>

  <!-- 渲染一段 HTML -->
  <div v-html="html"></div>

  <!-- 循环创建一个列表 -->
  <ul v-if="items.length">
    <li v-for="(item, index) in items" :key="index">
      <span>{{ item }}</span>
    </li>
  </ul>

  <!-- 一些事件( `@` 等价于 `v-on` ) -->
  <button @click="hello">Hello</button>
</template>

<script lang="ts">
import { defineComponent, ref }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defineComponent({
  setup() {
    const msg = ref<string>('Hello World!')
    const html = ref<string>('<p>Hello World!</p>')
    const items = ref<string[]>(['a', 'b', 'c', 'd'])

    function hello() {
      console.log(msg.value)
    }

    return {
      msg,
      html,
      items,
      hello,
    }
  },
})
</script>

内置指令在使用上都非常的简单,可以在官方文档的 内置指令 一章查询完整的指令列表和用法,在模板上使用时,请了解 指令的模板语法

:::tip
有两个指令可以使用别名:

  • v-on 的别名是 @ ,使用 @click 等价于 v-on:click
  • v-bind 的别名是 : ,使用 :src 等价于 v-bind:src
    :::

自定义指令 ~new

如果 Vue 的内置指令不能满足业务需求,还可以开发自定义指令。

相关的 TS 类型

在开始编写代码之前,先了解一下自定义指令相关的 TypeScript 类型。

自定义指令有两种实现形式,一种是作为一个对象,其中的写法比较接近于 Vue 组件,除了 getSSRPropsdeep 选项 外,其他的每一个属性都是一个 钩子函数 ,下一小节会介绍钩子函数的内容。

// 对象式写法的 TS 类型
// ...
export declare interface ObjectDirective<T = any, V = any> {
  created?: DirectiveHook<T, null, V>
  beforeMount?: DirectiveHook<T, null, V>
  mounted?: DirectiveHook<T, null, V>
  beforeUpdate?: DirectiveHook<T, VNode<any, T>, V>
  updated?: DirectiveHook<T, VNode<any, T>, V>
  beforeUnmount?: DirectiveHook<T, null, V>
  unmounted?: DirectiveHook<T, null, V>
  getSSRProps?: SSRDirectiveHook
  deep?: boolean
}
// ...

另外一种是函数式写法,只需要定义成一个函数,但这种写法只在 mountedupdated 这两个钩子生效,并且触发一样的行为。

// 函数式写法的 TS 类型
// ...
export declare type FunctionDirective<T = any, V = any> = DirectiveHook<
  T,
  any,
  V
>
// ...

这是每个钩子函数对应的类型,它有 4 个入参:

// 钩子函数的 TS 类型
// ...
export declare type DirectiveHook<
  T = any,
  Prev = VNode<any, T> | null,
  V = any
> = (
  el: T,
  binding: DirectiveBinding<V>,
  vnode: VNode<any, T>,
  prevVNode: Prev
) => void
// ...

钩子函数第二个参数的类型:

// 钩子函数第二个参数的 TS 类型
// ...
export declare interface DirectiveBinding<V = any> {
  instance: ComponentPublicInstance | null
  value: V
  oldValue: V | null
  arg?: string
  modifiers: DirectiveModifiers
  dir: ObjectDirective<any, V>
}
// ...

可以看到自定义指令最核心的就是 “钩子函数” 了,接下来来了解这部分的知识点。

钩子函数

组件的生命周期 类似,自定义指令里的逻辑代码也有一些特殊的调用时机,在这里称之为钩子函数:

钩子函数 调用时机
created 在绑定元素的 attribute 或事件侦听器被应用之前调用
beforeMount 当指令第一次绑定到元素并且在挂载父组件之前调用
mounted 在绑定元素的父组件被挂载后调用
beforeUpdate 在更新包含组件的 VNode 之前调用
updated 在包含组件的 VNode 及其子组件的 VNode 更新后调用
beforeUnmount 在卸载绑定元素的父组件之前调用
unmounted 当指令与元素解除绑定且父组件已卸载时,只调用一次

:::tip
因为自定义指令的默认写法是一个对象,所以在代码风格上是遵循 Options API 的生命周期命名,而非 Vue 3 的 Composition API 风格。
:::

钩子函数在用法上就是这样子:

const myDirective = {
  created(el, binding, vnode, prevVnode) {
    // ...
  },
  mounted(el, binding, vnode, prevVnode) {
    // ...
  },
  // 其他钩子...
}

相关的 TS 类型 已了解,每个钩子函数都有 4 个入参:

参数 作用
el 指令绑定的 DOM 元素,可以直接操作它
binding 一个对象数据,见下方的单独说明
vnode el 对应在 Vue 里的虚拟节点信息
prevVNode Update 时的上一个虚拟节点信息,仅在 beforeUpdateupdated 可用

其中用的最多是 elbinding 了。

  • el 的值就是通过 document.querySelector 拿到的那个 DOM 元素。

  • binding 是一个对象,里面包含了以下属性:

属性 作用
value 传递给指令的值,例如 v-foo="bar" 里的 bar ,支持任意有效的 JS 表达式
oldValue 指令的上一个值,仅对 beforeUpdateupdated 可用
arg 传给指令的参数,例如 v-foo:bar 里的 bar
modifiers 传给指令的修饰符,例如 v-foo.bar 里的 bar
instance 使用指令的组件实例
dir 指令定义的对象(就是上面的 const myDirective = { /* ... */ } 这个对象)

在了解了指令的写法和参数作用之后,来看看如何注册一个自定义指令。

局部注册

自定义指令可以在单个组件内定义并使用,通过和 setup 函数 同级别的 directives 选项进行定义,可以参考下面的例子和注释:

<template>
  <!-- 这个使用默认值 `unset` -->
  <div v-highlight>{{ msg }}</div>

  <!-- 这个使用传进去的黄色 -->
  <div v-highlight="`yellow`">{{ msg }}</div>
</template>

<script lang="ts">
import { defineComponent, ref }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defineComponent({
  // 自定义指令在这里编写,和 `setup` 同级别
  directives: {
    // `directives` 下的每个字段名就是指令名称
    highlight: {
      // 钩子函数
      mounted(el, binding) {
        el.style.backgroundColor =
          typeof binding.value === 'string' ? binding.value : 'unset'
      },
    },
  },
  setup() {
    const msg = ref<string>('Hello World!')

    return {
      msg,
    }
  },
})
</script>

上面是对象式的写法,也可以写成函数式:

export default defineComponent({
  directives: {
    highlight(el, binding) {
      el.style.backgroundColor =
        typeof binding.value === 'string' ? binding.value : 'unset'
    },
  },
})

:::tip
局部注册的自定义指令,默认在子组件内生效,子组件内无需重新注册即可使用父组件的自定义指令。
:::

全局注册

自定义指令也可以注册成全局,这样就无需在每个组件里定义了,只要在入口文件 main.ts 里启用它,任意组件里都可以使用自定义指令。

请查看 开发本地 Vue 专属插件 一节的内容了解如何注册一个全局的自定义指令插件。

deep 选项

除了 钩子函数 ,在 相关的 TS 类型 里还可以看到有一个 deep 选项,它是一个布尔值,作用是:

如果自定义指令用于一个有嵌套属性的对象,并且需要在嵌套属性更新的时候触发 beforeUpdateupdated 钩子,那么需要将这个选项设置为 true 才能够生效。

<template>
  <div v-foo="foo"></div>
</template>

<script lang="ts">
import { defineComponent, reactive }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defineComponent({
  directives: {
    foo: {
      beforeUpdate(el, binding) {
        console.log('beforeUpdate', binding)
      },
      updated(el, binding) {
        console.log('updated', binding)
      },
      mounted(el, binding) {
        console.log('mounted', binding)
      },
      // 需要设置为 `true` ,如果是 `false` 则不会触发
      deep: true,
    },
  },
  setup() {
    // 定义一个有嵌套属性的对象
    const foo = reactive({
      bar: {
        baz: 1,
      },
    })

    // 2s 后修改其中一个值,会触发 `beforeUpdate` 和 `updated`
    setTimeout(() => {
      foo.bar.baz = 2
      console.log(foo)
    }, 2000)

    return {
      foo,
    }
  },
})
</script>

插槽

Vue 在使用子组件的时候,子组件在 template 里类似一个 HTML 标签,可以在这个子组件标签里传入任意模板代码以及 HTML 代码,这个功能就叫做 “插槽” 。

默认插槽

默认情况下,子组件使用 <slot /> 标签即可渲染父组件传下来的插槽内容,例如:

在父组件这边:

<template>
  <Child>
    <!-- 注意这里,子组件标签里面传入了 HTML 代码 -->
    <p>这是插槽内容</p>
  </Child>
</template>

<script lang="ts">
import { defineComponent } from 'vue'
import Child from '@cp/Child.vue'

export default defineComponent({
  components: {
    Child,
  },
})
</script>

在子组件这边:

<template>
  <slot />
</template>

默认插槽非常简单,一个 <slot /> 就可以了。

具名插槽

有时候可能需要指定多个插槽,例如一个子组件里有 “标题” 、 “作者”、 “内容” 等预留区域可以显示对应的内容,这时候就需要用到具名插槽来指定不同的插槽位。

子组件通过 name 属性来指定插槽名称:

<template>
  <!-- 显示标题的插槽内容 -->
  <div class="title">
    <slot name="title" />
  </div>

  <!-- 显示作者的插槽内容 -->
  <div class="author">
    <slot name="author" />
  </div>

  <!-- 其他插槽内容放到这里 -->
  <div class="content">
    <slot />
  </div>
</template>

父组件通过 template 标签绑定 v-slot:name 格式的属性,来指定传入哪个插槽里:

<template>
  <Child>
    <!-- 传给标题插槽 -->
    <template v-slot:title>
      <h1>这是标题</h1>
    </template>

    <!-- 传给作者插槽 -->
    <template v-slot:author>
      <h1>这是作者信息</h1>
    </template>

    <!-- 传给默认插槽 -->
    <p>这是插槽内容</p>
  </Child>
</template>

v-slot:name 有一个别名 #name 语法,上面父组件的代码也相当于:

<template>
  <Child>
    <!-- 传给标题插槽 -->
    <template #title>
      <h1>这是标题</h1>
    </template>

    <!-- 传给作者插槽 -->
    <template #author>
      <h1>这是作者信息</h1>
    </template>

    <!-- 传给默认插槽 -->
    <p>这是插槽内容</p>
  </Child>
</template>

:::tip
在使用具名插槽的时候,子组件如果不指定默认插槽,那么在具名插槽之外的内容将不会被渲染。
:::

默认内容

可以给 slot 标签添加内容,例如 <slot>默认内容</slot> ,当父组件没有传入插槽内容时,会使用默认内容来显示,默认插槽和具名插槽均支持该功能。

注意事项

有一条规则需要记住:

  • 父组件里的所有内容都是在父级作用域中编译的
  • 子组件里的所有内容都是在子作用域中编译的

CSS 样式与预处理器

Vue 组件的 CSS 样式部分,Vue 3 保留着和 Vue 2 完全一样的写法。

编写组件样式表

最基础的写法,就是在 .vue 文件里添加一个 <style /> 标签,即可在里面写 CSS 代码了。

<template>
  <div>
    <!-- HTML 代码 -->
  </div>
</template>

<script lang="ts">
  // TypeScript 代码
</script>

<style>
/* CSS 代码 */
.msg {
  width: 100%;
}
.msg p {
  color: #333;
  font-size: 14px;
}
</style>

动态绑定 CSS

动态绑定 CSS ,在 Vue 2 就已经存在了,在此之前常用的是 :class:style ,现在在 Vue 3 ,还可以通过 v-bind 来动态修改了。

使用 :class 动态修改样式名

它是绑定在 DOM 元素上面的一个属性,跟 class="class-name" 这样的属性同级别,它非常灵活!

:::tip
使用 :class 是用来动态修改样式名,也就意味着必须提前把样式名对应的样式表先写好!
:::

假设已经提前定义好了这几个变量:

<script lang="ts">
import { defineComponent }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defineComponent({
  setup() {
    const activeClass = 'active-class'
    const activeClass1 = 'active-class1'
    const activeClass2 = 'active-class2'
    const isActive = true

    return {
      activeClass,
      activeClass1,
      activeClass2,
      isActive,
    }
  },
})
</script>

如果只想绑定一个单独的动态样式,可以传入一个字符串:

<template>
  <p :class="activeClass">Hello World!</p>
</template>

如果有多个动态样式,也可以传入一个数组:

<template>
  <p :class="[activeClass1, activeClass2]">Hello World!</p>
</template>

还可以对动态样式做一些判断,这个时候传入一个对象:

<template>
  <p :class="{ 'active-class': isActive }">Hello World!</p>
</template>

多个判断的情况下,记得也用数组套起来:

<template>
  <p :class="[{ activeClass1: isActive }, { activeClass2: !isActive }]">
    Hello World!
  </p>
</template>

那么什么情况下会用到 :class 呢?

最常见的场景,应该就是导航、选项卡了,比如要给一个当前选中的选项卡做一个突出高亮的状态,那么就可以使用 :class 来动态绑定一个样式。

<template>
  <ul class="list">
    <li
      class="item"
      :class="{ cur: index === curIndex }"
      v-for="(item, index) in 5"
      :key="index"
      @click="curIndex = index"
    >
      {{ item }}
    </li>
  </ul>
</template>

<script lang="ts">
import { defineComponent, ref }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defineComponent({
  setup() {
    const curIndex = ref<number>(0)

    return {
      curIndex,
    }
  },
})
</script>

<style scoped>
.cur {
  color: red;
}
</style>

这样就简单实现了一个点击切换选项卡高亮的功能。

使用 :style 动态修改内联样式

如果觉得使用 :class 需要提前先写样式,再去绑定样式名有点繁琐,有时候只想简简单单的修改几个样式,那么可以通过 :style 来处理。

默认的情况下,都是传入一个对象去绑定:

  • key 是符合 CSS 属性名的 “小驼峰式” 写法,或者套上引号的短横线分隔写法(原写法),例如在 CSS 里,定义字号是 font-size ,那么需要写成 fontSize 或者 'font-size' 作为它的键。

  • value 是 CSS 属性对应的 “合法值”,比如要修改字号大小,可以传入 13px0.4rem 这种带合法单位字符串值,但不可以是 13 这样的缺少单位的值,无效的 CSS 值会被过滤不渲染。

<template>
  <p
    :style="{
      fontSize: '13px',
      'line-height': 2,
      color: '#ff0000',
      textAlign: 'center',
    }"
  >
    Hello World!
  </p>
</template>

如果有些特殊场景需要绑定多套 style,需要在 script 先定义好各自的样式变量(也是符合上面说到的那几个要求的对象),然后通过数组来传入:

<template>
  <p :style="[style1, style2]">Hello World!</p>
</template>

<script lang="ts">
import { defineComponent }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defineComponent({
  setup() {
    const style1 = {
      fontSize: '13px',
      'line-height': 2,
    }
    const style2 = {
      color: '#ff0000',
      textAlign: 'center',
    }

    return {
      style1,
      style2,
    }
  },
})
</script>

使用 v-bind 动态修改 style ~new

当然,以上两种形式都是关于 <script /><template /> 部分的操作,如果觉得会给模板带来一定的维护成本的话,不妨考虑这个新方案,将变量绑定到 <style /> 部分去。

:::tip
请注意这是一个在 3.2.0 版本之后才被归入正式队列的新功能!如果需要使用它,请确保的 vue 的版本号在 3.2.0 以上,最好是保持最新版本。
:::

先来看看基本的用法:

<template>
  <p class="msg">Hello World!</p>
</template>

<script lang="ts">
import { defineComponent, ref }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defineComponent({
  setup() {
    const fontColor = ref<string>('#ff0000')

    return {
      fontColor,
    }
  },
})
</script>

<style scoped>
.msg {
  color: v-bind(fontColor);
}
</style>

如上面的代码,将渲染出一句红色文本的 Hello World!

这其实是利用了现代浏览器支持的 CSS 变量来实现的一个功能(所以如果打算用它的话,需要提前注意一下兼容性噢,点击查看:CSS Variables 兼容情况 )。

它渲染到 DOM 上,其实也是通过绑定 style 来实现,可以看到渲染出来的样式是:

<p class="msg" data-v-7eb2bc79="" style="--7eb2bc79-fontColor:#ff0000;">
  Hello World!
</p>

对应的 CSS 变成了:

.msg[data-v-7eb2bc79] {
  color: var(--7eb2bc79-fontColor);
}

理论上 v-bind 函数可以在 Vue 内部支持任意的 JavaScript 表达式,但由于可能包含在 CSS 标识符中无效的字符,因此官方是建议在大多数情况下,用引号括起来,如:

.text {
  font-size: v-bind('theme.font.size');
}

由于 CSS 变量的特性,因此对 CSS 响应式属性的更改不会触发模板的重新渲染(这也是和 :class:style 的最大不同)。

:::tip
不管有没有开启 <style scoped> ,使用 v-bind 渲染出来的 CSS 变量,都会带上 scoped 的随机 hash 前缀,避免样式污染(永远不会意外泄漏到子组件中),所以请放心使用!
:::

如果对 CSS 变量的使用还不是很了解的话,可以先阅读一下相关的基础知识点。

相关阅读:使用 CSS 自定义属性(变量) - MDN

样式表的组件作用域

CSS 不像 JS ,是没有作用域的概念的,一旦写了某个样式,直接就是全局污染。所以 BEM 命名法 等规范才应运而生。

但在 Vue 组件里,有两种方案可以避免出现这种污染问题:一个是 Vue 2 就有的 <style scoped> ,一个是 Vue 3 新推出的 <style module>

Style Scoped

Vue 组件在设计的时候,就想到了一个很优秀的解决方案,通过 scoped 来支持创建一个 CSS 作用域,使这部分代码只运行在这个组件渲染出来的虚拟 DOM 上。

使用方式很简单,只需要在 <style /> 上添加 scoped 属性:

<!-- 注意这里多了一个 `scoped` -->
<style scoped>
.msg {
  width: 100%;
}
.msg p {
  color: #333;
  font-size: 14px;
}
</style>

编译后,虚拟 DOM 都会带有一个 data-v-xxxxx 这样的属性,其中 xxxxx 是一个随机生成的 Hash ,同一个组件的 Hash 是相同并且唯一的:

<div class="msg" data-v-7eb2bc79>
  <p data-v-7eb2bc79>Hello World!</p>
</div>

而 CSS 则也会带上与 HTML 相同的属性,从而达到样式作用域的目的。

.msg[data-v-7eb2bc79] {
  width: 100%;
}
.msg p[data-v-7eb2bc79] {
  color: #333;
  font-size: 14px;
}

使用 scoped 可以有效的避免全局样式污染,可以在不同的组件里面都使用相同的 className,而不必担心会相互覆盖,不必再定义很长很长的样式名来防止冲突了。

:::tip
添加 scoped 生成的样式,只作用于当前组件中的元素,并且权重高于全局 CSS ,可以覆盖全局样式
:::

Style Module ~new

这是在 Vue 3 才推出的一个新方案,和 <style scoped> 不同,scoped 是通过给 DOM 元素添加自定义属性的方式来避免冲突,而 <style module> 则更为激进,将会编译成 CSS Modules

对于 CSS Modules 的处理方式,也可以通过一个小例子来更直观的了解它:

/* 案例来自阮一峰老师的博文《CSS Modules 用法教程》 */
/* https://www.ruanyifeng.com/blog/2016/06/css_modules.html */

/* 编译前 */
.title {
  color: red;
}

/* 编译后 */
._3zyde4l1yATCOkgn-DBWEL {
  color: red;
}

可以看出,是通过比较 “暴力” 的方式,把编写的 “好看的” 样式名,直接改写成一个随机 Hash 样式名,来避免样式互相污染。

所以回到 Vue 这边,看看 <style module> 是怎么操作的。

<template>
  <p :class="$style.msg">Hello World!</p>
</template>

<style module>
.msg {
  color: #ff0000;
}
</style>

于是,将渲染出一句红色文本的 Hello World!

:::tip

  1. 使用这个方案,需要了解如何 使用 :class 动态修改样式名

  2. 如果单纯只使用 <style module> ,那么在绑定样式的时候,是默认使用 $style 对象来操作的

  3. 必须显示的指定绑定到某个样式,比如 $style.msg ,才能生效

  4. 如果单纯的绑定 $style ,并不能得到 “把全部样式名直接绑定” 的期望结果

  5. 如果指定的 className 是短横杆命名,比如 .user-name ,那么需要通过 $style['user-name'] 去绑定
    :::

也可以给 module 进行命名,然后就可以通过命名的 “变量名” 来操作:

<template>
  <p :class="classes.msg">Hello World!</p>
</template>

<style module="classes">
.msg {
  color: #ff0000;
}
</style>

:::tip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一旦开启 <style module> ,那么在 <style module> 里所编写的样式,都必须手动绑定才能生效,没有被绑定的样式,会被编译,但不会主动生效到的 DOM 上。

原因是编译出来的样式名已经变化,而的 DOM 未指定对应的样式名,或者指定的是编译前的命名,所以并不能匹配到正确的样式。
:::

useCssModule ~new

这是一个全新的 API ,面向在 script 部分操作 CSS Modules 。

在上面的 CSS Modules 部分可以知道,可以在 style 定义好样式,然后在 template 部分通过变量名来绑定样式。

那么如果有一天有个需求,需要通过 v-html 来渲染 HTML 代码,那这里的样式岂不是凉凉了?当然不会!

Vue 3 提供了一个 Composition API useCssModule 来帮助在 setup 函数里操作的 CSS Modules (对,只能在 setup 或者 script setup 里使用)。

基本用法:

绑定多几个样式,再来操作:

<template>
  <p :class="$style.msg">
    <span :class="$style.text">Hello World!</span>
  </p>
</template>

<script lang="ts">
import { defineComponent, useCssModule }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defineComponent({
  setup() {
    const style = useCssModule()
    console.log(style)
  },
})
</script>

<style module>
.msg {
  color: #ff0000;
}
.text {
  font-size: 14px;
}
</style>

可以看到打印出来的 style 是一个对象:

  • key 是在 <style modules> 里定义的原始样式名

  • value 则是编译后的新样式名

{
  msg: 'home_msg_37Xmr',
  text: 'home_text_2woQJ'
}

所以来配合 模板字符串 的使用,看看刚刚说的,要通过 v-html 渲染出来的内容应该如何绑定样式:

<template>
  <div v-html="content"></div>
</template>

<script lang="ts">
import { defineComponent, useCssModule }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defineComponent({
  setup() {
    // 获取样式
    const style = useCssModule()

    // 编写模板内容
    const content = `<p class="${style.msg}">
      <span class="${style.text}">Hello World! —— from v-html</span>
    </p>`

    return {
      content,
    }
  },
})
</script>

<style module>
.msg {
  color: #ff0000;
}
.text {
  font-size: 14px;
}
</style>

是不是也非常简单?可能刚开始不太习惯,但写多几次其实也蛮好玩的这个功能!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指定了 modules 的名称,那么必须传入对应的名称作为入参才可以正确拿到这些样式:

比如指定了一个 classes 作为名称:

<style module="classes">
/* ... */
</style>

那么需要通过传入 classes 这个名称才能拿到样式,否则会是一个空对象:

const style = useCssModule('classes')

:::tip
const style = useCssModule() 的时候,命名是随意的,跟在 <style module="classes"> 这里指定的命名没有关系。
:::

深度操作符 ~new

样式表的组件作用域 部分了解到,使用 scoped 后,父组件的样式将不会渗透到子组件中,但也不能直接修改子组件的样式。

如果确实需要进行修改子组件的样式,必须通过 ::v-deep(完整写法) 或者 :deep(快捷写法) 操作符来实现。

:::tip

  1. 旧版的深度操作符是 >>>/deep/::v-deep,现在 >>>/deep/ 已进入弃用阶段(虽然暂时还没完全移除)

  2.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旧版 ::v-deep 的写法是作为组合器的方式,写在样式或者元素前面,如:::v-deep .class-name { /* ... */ },现在这种写法也废弃了。
    :::

现在不论是 ::v-deep 还是 :deep ,使用方法非常统一,来假设 .b 是子组件的样式名:

<style scoped>
.a :deep(.b) {
  /* ... */
}
</style>

编译后:

.a[data-v-f3f3eg9] .b {
  /* ... */
}

:::tip
可以看到,新的 deep 写法是作为一个类似 JS “函数” 那样去使用,需要深度操作的样式或者元素名,作为 “入参” 去传入。
:::

同理,如果使用 Less 或者 Stylus 这种支持嵌套写法的预处理器,也是可以这样去深度操作的:

.a {
  :deep(.b) {
    /* ... */
  }
}

另外,除了操作子组件的样式,那些通过 v-html 创建的 DOM 内容,也不受作用域内的样式影响,也可以通过深度操作符来实现样式修改。

使用 CSS 预处理器

在工程化的现在,可以说前端都几乎不写 CSS 了,都是通过 sasslessstylus 等 CSS 预处理器来完成样式的编写。

为什么要用 CSS 预处理器?放一篇关于三大预处理器的点评,新开发者可以做个简单了解,具体的用法在对应的官网上有非常详细的说明。

可以查看了解:浅谈 CSS 预处理器,Sass、Less 和 Stylus

在 Vue 组件里使用预处理器非常简单,像 Vite 已内置了对预处理器文件的支持(可处理 .less.scss 之类的预处理器扩展名文件),因此只需要安装对应的依赖到项目里。

这里以 Less 为例,先安装该预处理器:

# 因为是在开发阶段使用,所以添加到 `devDependencies`
npm i -D less

接下来在 Vue 组件里,只需要在 <style /> 标签上,通过 lang="less" 属性指定使用哪个预处理器,即可直接编写对应的代码:

<style lang="less" scoped>
// 定义颜色变量
@color-black: #333;
@color-red: #ff0000;

// 父级标签
.msg {
  width: 100%;
  // 其子标签可以使用嵌套写法
  p {
    color: @color-black;
    font-size: 14px;
    // 支持多级嵌套
    span {
      color: @color-red;
    }
  }
}
</style>

编译后的 css 代码:

.msg {
  width: 100%;
}
.msg p {
  color: #333333;
  font-size: 14px;
}
.msg p span {
  color: #ff0000;
}

预处理器也支持 scoped,用法请查阅 样式表的组件作用域 部分。